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是“探究与梳理”。在人教版的五个语模块教学中。它占有相当的份量,共有15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字、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一篇非常特殊的小小说《打错电话》。几番咀嚼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就和当前的考场作文联系起来,有些话很想说说。“打错电话”,这个标题,初看很一般化,很  相似文献   

3.
侠义精神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题材。欲知其影响之广泛和魅力之永久,只消看看时下流行的武侠小说和热播的武打影视剧便可知晓。但要在尺幅之间,不仅看见侠客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要关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应是孩子幼小心灵的呵护者,要学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努力扮演好家庭教育者这一角色。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暴露出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他们在不经意间扮演了伤害孩子自尊扼杀孩子创造力的角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粗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反映民族观念的小说精品。作品通过描述日、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四个青年应聘时的相同遭遇而导致的四种不同结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传统观念。由此,我们看到了四个民族的缩影,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观念的深沉反思。日本青年水原被公司除名的原因是:老板认为他是一个缺乏意志力的人,因为他连落聘这么“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由此可见,日本人注重的是人的意志力。据说日本现代的中小学专门增设了一门课程———“挫折”教育,旨在从小训练和培养孩子们身处逆境的耐受力和适…  相似文献   

6.
《寻找》这篇小小说写了两个层面的“寻找”,用明暗两条线索精心营构,让贫寒学子的淳朴、热情与重病老人的慈祥、厚道交织成真爱的耀眼光环。  相似文献   

7.
有人概括小小说的特点是新、深、辣.所谓新,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就是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作品除了要以情动人,还要以理喻人.哲理是情节的内核,它使人震惊,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8.
9.
一、导语设计 课外,同学们都喜欢读小说。大家常有这样的感受:每每拿起一篇小说,很为那曲折生动的情节所吸引,又为鲜明感人的形象所感动。那深刻的主题,动人的情节,别具一格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常常使人们爱不释手,不读完茶饭不香,寝食不安,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这是很好的现象,我们学习就应该有如此的劲头和毅力。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一般有长、中、短篇之分。近年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小精悍的小说,它篇幅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它往往只截取生活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10.
11.
陆文夫,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北泰兴(今泰兴县)。1944年,陆文夫由于身患伤寒而来到苏州治疗养病,从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他投身于革命并被派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跟随部队南下再次来到苏州,并任新华社苏州分社记者,及《苏州日报》的记者,同时身兼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在这期间,  相似文献   

12.
韩寒的《三重门》似乎刚一出炉,就成了一本家喻户晓的畅销书,顿时对韩寒的评论纷至沓来,有批评的、有赞扬的、有辱骂的、有崇拜的……各执一词。于是在如此众多的评论下,我平生买了  相似文献   

13.
初看《养花》这题目,便以为是一篇写养花的观察日记。可经过仔细阅读,反复体会,才知道老舍爷爷的这篇文章确实不一般,写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而且很感人。课文中写道:“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却常常没有用心去体会。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是啊,从古至今,哪个伟人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磨炼出来的?哪项科学成就不是从反复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又有哪件事不需要通过劳动能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读了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崇尚科学光荣,愚昧无知可耻”这句话。胡锦涛爷爷说的这句话太精确了。有些老年人就是太相信迷信,也太担心自己的子女遭什么不测.才被一些好逸恶劳的年轻人骗去好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金钱。好几次,我在《绍兴晚报》上看到有几位老人去算命,那些算命先生可能说了,什么你的子女要出车祸了、生大病啦等等,让那些老年人交给他(她)钱,才可安然无恙。每当看到这里,我恨不得马上告诉那些老年人:“科学依据才是实实在在的,而迷信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唐诗《春江花月夜》流传千年至今,仍是那样着地脍炙人口,令读者激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轻易不褒奖他人文学作品,但是对于《春江花月夜》却由衷赞叹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肯定有其原因。这个原因,闻一多先生未加具体解释,后人也罕有相应的评析。笔者认为,所谓“诗中的诗”,主要是就其由内容和艺术打造而成的独到韵致而说的;  相似文献   

16.
父母想念子女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对父母而言,能得到子女的关爱应是最幸福的了。北京的老王得知寒流即将南下武汉时,急得一整晚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的儿子打电话.嘘寒问暖,关爱有加。老王的母亲已年过七旬,也颤巍巍的从哈尔滨给  相似文献   

17.
胡义成先生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面世以后,曦钟、吴小如等先生先后撰文对该书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注释方面的错误提出批评,胡先生又先后进行了反批评,一时间沸沸扬扬,颇为热闹.对胡著及曦、吴二先生的批评文章,笔者曾再三拜读,发现胡书确实问题不少,尤其是对原文的注释,多有未允.除他人言及外笔者在翻读时又捡得若干条,现胪列于下,仅以此就正于胡先生及专家学者.1,唐寅《〈孟蜀宫妓图〉题辞》:“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胡注:“不挹注——不在乎,不在意.”(页11)按,《诗·大雅·洞酌》:“洞酌彼行潦,挹彼注之.”〔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引申之,“挹注”便有改变义,唐寅文中“不挹注之”意为不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善与恶并存于心中,因此"性本善"与"性本恶"也常常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 性善、性恶临界于一念,一念临界于人们的意识,意识源于平时的修炼.  相似文献   

19.
《拾穗》是作家王往总标题为平原诗意系列小说之一,另外还有《放水》、《等鱼》、《乘凉》、《采桑》等篇目。单从这些鲜活生动的标题来看,就会有一股清新疏朗的乡野之风扑面而来。是啊,久违了土地的我们,类似于拾穗、采桑这样的情节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许多年后孩  相似文献   

20.
小小说《做客》反映了这样一个并不鲜见、令人悸动的事实: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孩子们都快忘记他们是“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爸爸妈妈是客人一样,放假去与他们相聚,被孩子们理解为是到“他们家”做客。“家人做客”;反映了一种莫可奈何的社会现象;令人动容的同时,能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