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相似文献   

2.
<正>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相似文献   

3.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陷扬州,全城被劫掠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举兵犯淮南,扬州再遭兵燹。一个繁华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渗透着深沉的人生悲凉和孤寂的况味。其悲既是一种情 ,也是一种理 ;既有困顿的人生失意之悲 ,又有死亡人物的愁苦之悲 ;既有庸众之悲 ,又有孤独之悲 ;悲剧方式将人物、环境等渲染得阴冷而可怖 ,道出腐朽的封建文化对于奴性人格及虚伪的相生相依的影响 ,同时在小说里 ,鲁迅无意间还流露出其天才式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重教《(指南录)后序》,尝试从新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我得出了全新的理解。“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是全文的关键,实际上,文天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为了自我辩解,向后人和历史剖白自己的心曲,留下一份证明材料,是一份自辩状。  相似文献   

6.
<悲回风>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开头至"宁溘死以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共48句为屈原原作;自"孤子吟而*2泪兮"至结尾为汉成帝时扬雄所作<畔牢愁>.刘歆在整理古文献时追录并"附益"在<九章>"大尾"<悲回风>之下.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训诂三则唐遇春日欲瞑,愁思出门啼。“愁思”,中学课本不注,通行注本都释为“忧愁的心思”。案:“思”当训“悲”。先看字义。“思”有“悲”义,一般辞书均收。《辞源》:“思,悲感。《文选·晋张茂先(励志诗)》‘吉土思秋,实感物化。’李善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性——透心入骨的悲美风格。《倾城之恋》的悲美风格表现在: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对“悲”的氛围的营造;三是“悲中带喜”的结局意义。  相似文献   

9.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10.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③。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④。淮左名都⑤,竹西佳处⑥,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⑦,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⑧,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⑨,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⑩  相似文献   

11.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12.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京派小说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沈从文凭着精湛的语言、高超的写作技能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抒写了一曲如泣如诉的人间悲歌。《边城》给予读者的,是美与悲的结合。美的景物、美的人、美的心灵;悲的情、悲的事、悲的结局。景与情交汇融合,给予读者以真实动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陈情表》是千古名篇。清吴楚材《古文观止》评其语日“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作为语文教材,今天不少人也偏重对《陈情表》语言技巧赏析,这固然不差。但是,却忽却了“知人论世”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司马炎其人。  相似文献   

15.
本从白选勇创作中审悲的对象和审悲形式去试探他的审悲经验,以期能更进一步去深入探索他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们往往沉醉于文章优美雄浑的意境,折服于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卓远的政治抱负,从而忽略了在文章昂扬洒脱的主旋律中,流淌着的作者两重感叹的低重音符。一、“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对人生多舛,仕途多患的感叹。首先,作者写此文的时间是庆历六年。此时作者正贬居邓州(现河南省邓县),和“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都既是“迁客”又是“骚人”。因此,我认为文中“迁客骚人”有自谓的成分,“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情怀,也有自我心胸的吐露之嫌。其次,范仲淹、滕子京同朝为官…  相似文献   

17.
1.略说归有光的生平及其写作特色。 2.以学生自学为主,参看注释,自读、自讲、议论,教师指引、启发、点拨。 3.引导学生抓住“喜”、“悲”二字,体会本文只是叙平常事,说老实话,无意感人,伹却  相似文献   

18.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唐成玄英《庄子疏》:“彭祖者……以其年长寿。所以声独闻于世,而世人比匹彭祖,深可悲伤……”教材从其注.解释为“众人与彭祖的长寿相比,显得可悲”。细究文章,此解似欠妥当。庄子上面举了“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  相似文献   

19.
《窦娥冤》与《桃花扇》是中国古代悲剧代表作,两剧的悲剧意蕴有同有异,体现为三方面:注目凡生的悲悯与割断凡根的悲叹;服膺伦理的悲壮与信念危机的悲惘;激越抗争的悲亢与渔樵冷眼的悲抑。两剧也是文人意识介入戏剧的代表作,分析两剧内容,可把握戏剧作为文人意识载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考试周刊》2011,(85):40-41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宋玉以后,悲秋成为古代诗词“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亡国丧家之痛;从岑参“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羁旅无涯、游子之苦,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