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技术社会互动理论是诸多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以此来研究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机制,意味着单独地看待教育技术的进化或者教育的演变都是不全面的。从教育技术和教育互动的历史来审视互动后的教育技术和教育,它们各自改变了什么,并预测它们将以何种方式继续改变。  相似文献   

2.
国际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困境、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技术教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领域,其课程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焦点问题。技术教育课程应该由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有哪些合适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别国及地区的实践考察,技术教育课程评价应积极建立基于"专业"与标准的国家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寻求适合"技术"自身特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一种博弈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教育技术视域中考察技术的思维方式,发现其与博弈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技术要保持其传递和进化,其中必然蕴涵可提炼和传递的縻母信息,它们在主体内发生整合和创新,以博弈的思维方式去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同时,作为技载系统的教育技术,其技载主体也不断在与各种刺激进行着博弈,以此进行着自身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指出了作为现代技术分支的教育技术先天地继承了技术的属性,负荷着主体的价值追求,教育技术内在地负荷了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追求.同时针对教育系统主体、社会文化主体和经济系统主体三类主体,分析了教育技术呈现出的价值负荷.最后,通过分析教育技术价值负荷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了技术化社会中物质内在蕴含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教育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创造和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教育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主体运用其智慧通过外部力量作用于技术并使教育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技术之中,技术因之而发生变化。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技术教育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技术教育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创造和累积。  相似文献   

6.
借鉴人类学的实地研究取向,教育技术研究既可通过"参与式观察"方式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也可以利用"参与式发展"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结;实地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当以复合的方法论为指导,充分注重方法选择的适宜性,并注重平衡目前教育技术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的格局,研究教育技术环境中活的问题,并以有效应用为导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几十年中,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如何用机器来帮助学习者学习,并部分地“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地位依然没有变化,而角色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用新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师及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师的生产力,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教育乃复杂巨系统是众所周知的,但从复杂系统角度对教育系统进行的研究依然匮乏,因此,从宏观层面引入数量分析与建模思想,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教育教学系统的演化规律,也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和教育系统仿真技术等的概念、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是对教育系统的利人的能动性改造,是人的价值体现,是历史的、生成的。在技术、人、教育的关系中,人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技术是环境条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教育,技术服务和服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提供了人和技术发展的空间。必须从人的本质力量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的技术的价值,以"以人为本"为准则不断调节技术与人的各种具体关系,从而促进技术、教育与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如何有效为教学服务?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条件如何?他们是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他们的做法对深圳的教育技术发展有何启发?笔者以一个区域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视角,通过对英国学校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条件的考察,提出了"用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对教育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为探析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运行机理,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生态位的视角出发,运用理论分析法揭示技术竞争机制,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模型包含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以发现竞争意向为支撑,奠定微观层的哲学根基;以显现演化机制为核心,总结中观层的运行规律;以实现深度融合为目的,构建宏观层的系统表征。从技术与技术、技术与教育主体协同竞争的两个维度,激活技术潜力,激励教育主体,主动把握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模型在理论深度上尝试明晰竞争机制,厘清演化关系;在时间跨度上能够贯穿竞争全程,打造循环生态;在范围广度上能够协调竞争和融合,涵盖人工智能和教育主体,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加强其本体构建、进行智能要素界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等核心问题,已成为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落地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文章从需求出发,提出教育机器人的本体包括形态、硬件和软件,智能要素包括智能架构、感知与交互、教育适用性,关键技术则包括人机交互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情境感知技术。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教育机器人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教育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参考,并推动教育机器人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新兴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P2P技术的特点与类型,提出了使用P2P技术对远程网络教育系统模型的改进,并建立一种新的远程网络教育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4.
In an era when novel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re constantly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place, often accompanied by hyperbolic claims that these ground-breaking innovations will transform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decision maker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employs a framework based on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 short discussion of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is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 an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a novel technology on an organisation’s business model.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organisations in general, and tha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phenomenon in particular. Decision-makers and researchers of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use this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framework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potential strategic valu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a particul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5.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关注和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是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公平关系的基础上,对“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构建”和“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两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As we rapidly approach the 50th year of the much‐celebrated ‘cognitive revolution’, it is worth reflecting on its widespread impact on individual disciplines and areas of multidisciplinary endeavour. Of specific concern in this paper is the example of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ism's equation of mind and computer in education. Within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particular area of concern to which both mind and computer are simultaneously centr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examines the profound and lasting effect of cognitive science on our understandings of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further argues that recent and multiple ‘signs of discontent’, ‘crises’ and even ‘failures’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psychology should result in changes in these understandings.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new directions th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ight take in the light of this crisis of cognitivsm.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教育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的适应性能力直接影响技术的进化,教师作为"关键物种"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可以通过改造限制因子保护教师的生态位,促进教师和技术的共同进化,达到教育生态系统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是H大学为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而启动的一项工程。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对H大学非教育技术学专业顶岗实习生进行调研,通过了解学生对目前教育技术技能岗前培训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维一体"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新模式,从网络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答疑、实战训练指导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刘尧 《教育文化论坛》2014,(1):64-68,88
教育理念是人对教育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因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虽然,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发展变化的,但一个国家的国家教育理念是统治者的教育理念,并随着统治者的更替而变化.国家教育理念无论伴随着统治者的更替知何变化,它的核心始终是关于“培养人”的思想,主要回答“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古今中国政权的改朝换代,国家教育理念始终围绕“培养人”不断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