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社会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大众传媒在政府自上而下和公民社会自下而上的互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均衡影响大众传媒的多方力量,回归大众传媒公共话语平台的本质,确立大众传媒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中,公共决策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虽然体制内配置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但若没有大众传媒的参与,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也很难成立。基于此,我们从大众传媒与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实现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大众媒介提供了政策系统中各种利益吁求的表达和聚合的公共平台,而这个公共平台落实了公民的表达自由;若没有大众传媒对相关信息的报道与披露,知情权的实现只能说是残缺的、不彻底的。另外,公民有权接近和利用大众传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大众传媒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公民信息传递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占乐 《新闻界》2012,(7):60-63
随着中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大众传媒已经逐渐成为在制度化公民参与机制之外独立成长的,一种非正式的,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府政策过程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阐明了公共舆论与大众传媒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参与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大众传媒参与政策过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穆黎 《东南传播》2010,(3):71-73
公共事件来源于公民的公共需求,来源于具有公共责任感与公共良知的大众传媒的发现。在现代民主国家政治体系中,揭示公民公共需求而产生的公共事件,使这些公共事件引起政府与公众的公共关注,是大众传媒的首要公共责任。现代民主国家公共事件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大众传媒的大众传播形式,它能克服传统社会人际传播形式的弊端,在发现和传播公共事件,使公共事件获得政府与社会公众公共关注的过程中,具有传统社会人际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社会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在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社会公平正义"理论研讨会(新疆日报社、新疆记协主办,《当代传播》杂志承办)7月14日—1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整合、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民主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刊特刊登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的出现,赋予普通公民一种崭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因此也成为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大众传媒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引发了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追逐,多元价值的波动亦呼唤大众传媒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在充分把握受众特征的基础上,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民个体。在和谐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大众传媒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众传媒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大众传媒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无论对社会进步,还是公民个人社会化都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当然,大众传媒的不当引导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资讯,对公民道德教育起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凌晖 《现代视听》2012,(10):63-65
近些年,3G、移动互联网和微博客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兴起,为我国新媒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众传媒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大众传媒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无论对社会进步,还是公民个人社会化都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当然,大众传媒的不当引导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资讯,对公民道德教育起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地域歧视长久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信息传播碎片化、实时化、互动化的今天,公民表达意愿空前高涨却更加情绪化,这无疑加重"地域黑"等问题在网络平台的发酵。作为主流媒体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报道时,应把握好角度,做好公众认知引导,避免成为地域歧视扩大化的助推器。本文聚焦大众传媒与地域歧视之间的关系,探究大众传媒为何会加深受众对某些地区和地区人民的刻板印象,扩大地域歧视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政治学中的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为基础,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了公民社会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及其功能。文章认为,媒介传播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导致了公共广播电视作为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的出现,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本文还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第三部门”媒介建构的缺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经过历史的证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也说明了这一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传播科技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巨大。但是,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产生,进而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科技"与"传播"的关系后,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对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界定,目的是最终构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该评价体系解决当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沟通公民世界和公共权力的桥梁,能够拉近公民和国家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消除公民对政治的冷漠感。大众传媒作为培养公民精神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平等、宽容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公民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民主作风,有助于公民形成超越个体利益的公共关怀意识,并最终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沟通公民世界和公共权力的桥梁,能够拉近公民和国家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消除公民对政治的冷漠感。大众传媒作为培养公民精神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平等、宽容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公民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民主作风,有助于公民形成超越个体利益的公共关怀意识,并最终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推动大众传媒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大众传媒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音,为建设民主社会培养公民意识,在我国受众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9.
近期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罗彩霞事件、"70码"杭州飙车案等都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个体事件→网络事件→公共舆论事件.其中,大众传媒的民生视角是重要的助推器,在对这些看似偶然的个体事件的深层追问中,引向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成了媒体的焦点.这些焦点展示了大众传媒关注此类事件的民生视角.现实语境下,这种民生利益的表达和诉求,正悄悄地培养着代表着社会主体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闻娱 《新闻知识》2008,(4):63-64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勃兴,欧美以"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为目标的媒介教育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们的公民媒介教育才刚刚起步。要提高公众的媒介认知、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