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愉快地习作呢?我在实践中探讨了“灵活、分层、快乐”作文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愉快习作,又能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脱离实际,使得学生的习作缺少生活气息的现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积累素材,走进生活;改革命题,贴近牟活;积累语言,描绘生活:优化评价。创造生活”四个指导策略.以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宁可多做些基础题,也不愿写作文。形成学生习作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郾要求过高。教师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要求小学生作文,甚至讲究表达技巧、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望而生畏。2郾缺少鼓励。教师总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不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导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和热情。3郾脱离实际。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水平,学生不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脑中一片空白。4郾指导过细。习作指导课“满堂灌”,连开头、结尾如何,中间怎样过渡都强调再三,统…  相似文献   

6.
张岩  王涛 《辽宁教育》2006,(7):57-5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学生习作难度,还孩子以真实,特构建一种高效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即课上“六步习作教学法”;课下教师精批与略批相结合;周末家长参与作文的评价。学生成为作文习作课的主角,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9.
学期初,班上学生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针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在班上作了一次学生写作兴趣专项调查。并特设了一间学生作文“急诊室”.专为学生习作“咨询”、“把脉”、“诊治”,几经尝试,效果颇佳,学生的写作兴趣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10.
提到习作,不少学生就“头痛”、“心烦”,更有甚者“谈文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许多教师对学生“怕写”、“没得可写”也颇感头痛。其实,只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病症”,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良方”,对症下药,就一定会“药到病除”,让学生放松心情,踏上愉快的习作旅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指导课臃肿低效的原因较多.其中课堂教学环节较多.作文技巧指导环节挤压学生口头作文和当堂习作时间是“常见病”。但删除这些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习作技巧的“悟”是否会沦为学生在黑暗中的瞎摸?习作指导课是否会沦为看似以生为本.指导却没有落到实处的低效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5.
在习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学生在习作前和整个习作过程中,心中要存在一个倾诉者和交流对象,完后,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读自己的作文,再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读者”听,继而根据“读者”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7.
一、转变评价观念——由传统走向开放 1.淡化习作,关注学生。批改作文是习作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传统的习作批改往往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细改”,可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作文背后的主人——学生,而习惯于以成人的目光、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情感来进行作文的批改,把自己当做“主审官”,不合心意则大笔一挥:“差”“不合格”“重做”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生习作水平整体不尽如人意,学生作文“克隆”现象尤其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多年来以应试敦育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习作的性质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9.
龙新萍 《辅导员》2011,(24):49-49
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句子不通顺,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分段。错字别字多,有的还像记流水账.词语贫乏、干瘪瘪的。写作难一直是老话题.瓶颈问题大致为“不愿意写”“不知道写什么”和“不会表达”.也就是学生习作兴趣不浓、缺少习作素材的储备、运用和加工语言的能力不强三个难题。其实,作文只不过是把人们的生动形象、动作、语言、神态、感情及其与之相关联的事物用文字记录在纸上.这本不应是多么困难的事。但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呢?那么怎样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20.
刘真红 《教育艺术》2004,(1):59-59,58
学生惧怕作文由来以久,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种种心理:众口皆说作文难写带来的消极影响,以致习作时难免缺乏自信。“画地为牢、拔苗助长”式的命题作文造成思路闭塞、无从下笔的无所适从感。以及“胸中无点墨、有话说不出”的苦恼等等。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树立习作信心,培养习作兴趣,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需探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