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擦力是阻力,总做负功”这是学生对摩擦力做功的错误认识,教学中应从怎样判断正负功开始,分别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一对摩擦力、斜面上摩擦力等做功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孟军辉 《科教文汇》2008,(19):273-273
在高考模拟试卷中有一道试题,涉及到有关洛仑兹力做功的问题,且在同事间引起争议。为使学生加深理解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永远不做功,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物理学科中一道"一对相互作用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为零"的题目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在两个及以上物体间产生,而且产生摩擦力的物体接触面必须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同时还需要产生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摩擦力的产生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富于想象,在步行、传送带以及汽车行驶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力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8)
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如何理解功是矢量及力是否做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功"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1.偏心销偏心量的选择偏心式可转位车刀的可靠性是合理选用偏心销的偏心量和正确选定刀体上销孔的位置来保证的。偏心销工作时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在A、P两点间分别有刀体作用给偏心销转轴及偏心销上的两个方W,即夹紧力。同时还有偏心销与刀片孔壁间摩擦力f和偏心销转轴与刀片孔壁间的摩擦力F,要使刀片夹紧可靠,则夹紧力产生的摩擦力矩应大于反作用力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微观中的表现,由此从微积分的思想角度了推出安培力,得到洛伦兹力与安培力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关系;然后根据自由电荷的不同分力做功,分析了洛伦兹力不做功,而安培力做功的结论;最后根据动能定理,能量守恒方面得出了安培力做功的大小与焦耳热的关系,并通过列举有关安培力和洛伦兹力方面的问题,证明分析出来的结论,由此延伸得出了安培力在磁场中做负功,并有动生电动势产生时,等于回路中的总焦耳热的结论。最后总结了解决洛伦兹力在磁场中的应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传统的测定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需用到小车、木板、细线、打点计时器和砂筒。实验步骤如下。1.使木板微微倾斜,将纸袋固定在小车后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后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重力沿斜木板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即当给小车一个初速度时,小车可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在小车前端系上细线,使细线绕过木板前端的滑轮,并在下面系上砂筒。3.先固定小车质量M不变,得出F合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是力学这一门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摩擦力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它的感受也非常贴切,在实际的一些物体结构工作当中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摩擦力也是高考当中的热点,同时也是整个力学学习当中比较难的一部分。物体间存在摩擦力与否、其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判定等这些问题针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不能,进行清楚的认知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认识现象。针对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知识相关误区以及一些实际的解题计算等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一些高中学生快速入门。  相似文献   

10.
(一)空气压力作功的性质 空气在自由状态下作功的表示式是空气压力作功>-空气压力 机械力相平衡作功,其实际运作式是圆简端面空气压力作功>活塞端面-空气压力 机械力相平衡作功。此表示式是遵循空气在自由状态下作功的规律形成的。其力学性质的属性是正反方向三个相等力组成的力系作用性质,以公式表示是1>1-1,即正反方向三个相等力力系中,总是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在力系中相平衡抵消,对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学中:从19世纪至今最有影响的定律是,相对论,牛顿的三大定律,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中能量守恒定律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不可能被打破,直接制约着对新能源的发展,那么能量守恒定律真的就打不破妈?不一定,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时,其中一物体受阻碍物的阻碍传递到物体的作用力是作用力的2倍,就被打破了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受阻碍物的物体垂直移位做功是物体做的功的2倍,也不打破了自然科学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金科玉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垂直移位做功的过程,就是增能机增能的过程,把增能机用串并联的方法组成的永动机就是大型永动机组。  相似文献   

12.
对贵刊2003年第11期的“高效转换功能机械”一文,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真太·郭元琨先生在他的上述文章中这样写道:“重物的上升(或下降)被转化为水平移动,对重物所做的功仅为克服平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从而实现省力又省功的目的”。我怀疑,真太先生没有做过试验,可能连模拟实验也没有做过。如果该机械真的像真太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可以成为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定能够得到诺贝尔奖金,因为他已创造了人类几千年都没有实现的“永动机”的大发明。根据真太先生文章中图2的原理,好像是将提升运动改变成水平运动,这真是个诱人的设想。可惜真…  相似文献   

13.
李荫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64-265
磁场力是自然界的基本作用之一,是电与磁相互约束、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的理解磁场力的概念,必须清楚洛伦兹力和安培力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作用过程。笔者从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对磁场力做功的过程的分析;磁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分析;以及安培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在电流元的相互作用时的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尝试采用DIS系统,进行摩擦力-相对滑动速度关系的实验分析。方法:定性试验证实仪器正常,在普通桌面光滑桌面上,正压力为Ff=2N,接触面为90cm2条件下测试滑动摩擦力。同时进一步分析,在水平桌面下铁架台侧垫软木,将桌面制作成为坡度5为5°的坡面,再次测试,将滑块下分别垫上白纸、报纸、尼龙布进行试验,重复检测,正压力影响,增加小车上的砝码,增加正压力,重复测试。结果:在早期位移增加与力的增加存在正相关,且△摩擦力/△位移增加处于较高水平,在5s左右,摩擦力达到峰值10N,同位移显著上升,大致呈直线,提示速度比较稳定,摩擦力下降,并趋于平稳,在6.5s之后,位移快速上升,提示速度明显增加,但力无明显的改变,甚至下降。在上升坡度为5°条件下,滑动摩擦力与位移关系发生显著变化,滑动速度呈波动变化。同时画面摩擦力、位移的时间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尼龙出现了类似于上坡过程中波动曲线。摩擦力与正压力存在正相关性,4N下摩擦力19.5N,6N状态下为30.1N。讨论:摩擦力-相对滑动速度有关,但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这种相关性非常不稳定,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5.
自航帆船     
找一块木板,花不多的时间可以做一艘造型不俗的无动力自航帆船模型,你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介绍这艘帆船的做法吧。制作材料: 80×300×10(mm)木板1块,直径为4 mm、长300 mm竹签1根,直径为3mm、长160mm竹签1根,直径为1mm、长40mm细铁丝1根,30×60(mm)薄铁片1块,大铁钉1枚,线若干。制作方法: 1.按图1在木板正反面分别作图,然后用钢丝锯沿正面(甲板)轮廓线锯割,再用美工刀沿  相似文献   

16.
蒋海涛 《科教文汇》2007,(1):179-179
弹簧作功是变力做功,其要素有(1)弹簧的弹力f=k△x(k是弹性系数),(2)积分区间即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量△x.在不同的坐标系下积分变量x不一定等于△x.但不论坐标系如何建立,弹簧作功的结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此装置设计目的是针对于四冲程活塞发动机工作时,当活塞上升至顶端时,只有火花塞点燃燃油时推动活塞所做的功,而没有其他的力来帮助做功,就使得做功效率低下,本装置旨意是帮助发动机活塞上升至顶点时,磁力产生装置产生力来配合燃油燃烧做功来实现功率提升,同时可以适当的减少喷射的燃油数来达到节油的目的。此装置的结构是在气门处放置能产生磁力的装置来配合在活塞上安装的磁性装置,来形成吸引和排斥的运动。从而提高做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势和电场的关系,本文给出了通电导体中运动电子的受力分析。结合稳恒电流的微观表示,我们发现电子在有电阻的导体中运动会受到一个等效的阻力来平衡电场力。在这一意义下,本文指出通电导体发热就是由于这一阻力作负功或者说电子在导体中运动的摩擦生热导致的。本文通过间接的计算给出了通电导体发热一种直观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电流做功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建立直接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9.
本机械属动力输出系统,可用于各行业的动力输出装置。传统的带螺纹斜面的圆柱体机械(图1),在把物体(负荷)从圆柱体底部沿斜面推向圆柱体顶端时,需克服物体的下滑力,其螺旋斜面的作用只能是省力不省功。本机械的功能特点是在把物体从圆柱体下部提升到上部时,通过转换轴的转换作用,使物体重力G(负荷)只作用在圆柱体轴心上。物体的上升就转换为相当于在水平面上移动,该系统对物体所做的功只相当于克服平面摩擦力所做的功,因此说,该系统是省力又省功。本机械的转换功能是这样实现的:由开有斜面导轨的圆柱转体、转换轴、导向轴、导向块、导向护…  相似文献   

20.
无穷小量是微积分中重要的概念,其在微积分中计算与证明中有很大作用,本文讨论其在极限求法,证明以及讨论最值及拐点求法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