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炳彦同志是在军队里成长起来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军事学术理论工作者。20多年来,他在军事学术理论园地里刻苦学习,勤奋耕耘,成绩突出,多次受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曾被评为总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他1992年被评为为高级编辑,1993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是总政治部系统唯一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新闻评论家冯并,男,汉族,原名冯拉,中共党员,1945年生,河北阳原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现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作为分管经济日报评论和理论工作的副总编辑,冯并在新闻宣传实践中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较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在大事多、喜事多的1999年里.他在上半年直接主持有关科索沃事件和揭批“法轮功”的宣传报道,下半年又参与组织庆祝中…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5,(8):F0002-F0002
陈贤德.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1944年9月出生.1961年7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宣传干事。1967年5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历任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曾担任全军新闻系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投笔从戎44年,当编辑、评论员38年。撰写社论、评论员章和论405篇.获奖16次,其中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  相似文献   

4.
八年前,马胜荣同志才四十出头,便“荣获”了“老马”的尊称。可不是吗?在他当时领头的新华社国际部英文编辑室,编辑的平均年龄才三十岁左右。小伙子和大姑娘们喊胜荣同志“老马”,一是亲热,二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才干。胜荣同志确实是一位识途的“老马”,他领着一群“小马驹”,把个英文国际报道搞得有声有色。不久,他当了国际部领导,后来又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尽管职务不断翻新,老马本色依旧,仍然在孜孜不倦地“驾辕拉套”,目标很明确:要使新华社走向世界新闻大舞台。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名单(9名)李炳彦(解放军报)、范蓉(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孙言兵(山西临汾日报)、张克眉(羊城晚报)、江绍高(人民日报)、李树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顾志武(工人日报)、马胜荣(新华社)、张晓爱(北京电视台)。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获提名奖者名单(30名)马克利(兰州晨报)、王畅平(安徽日报)、王建男(哈尔滨日报)、王明国(新民晚报)。王柏森(新华日报)、乌恩巴雅尔(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王乾荣(法制日报)、米玛(西藏电视台)、宋力力(重庆电视台)、张义德(光明日…  相似文献   

6.
霍邢平,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4年,现任贵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在记者站、理论部、工商部、总编室、夜班编辑室等岗位工作,十多年上夜班默默为记者和通讯员选题采访、修改稿件、规划版面,为年轻同志的成长尽心尽力,受到记者和通讯员的敬重。 霍邢平组织策划、采访撰写、编辑审定了大量重要稿件,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  相似文献   

7.
翟惠生,46岁,大学文化,高级编辑,历任《光明日报》科学部记者,国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所采写稿件曾获得60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项,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近7年来,每年有1/3时间值夜班,负责和参与《光明日报》重要报道策划、指挥和具体组织。他策划、组织、采写、编辑的较重要和有影响的新闻报道有: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道;从七届一次到九届五次共15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的报道;在全国窗口服务行业推行50句服务忌语的报道;国情问题系列通讯;让百姓吃上放心肉的报道;让卖花女孩回家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8.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马克利男39回兰州晨报总编辑主任编辑王畅平男56回安徽日报科教部主任高级编辑王建男男47汉哈尔滨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王明国男48汉新民晚报群工部副主任主任编辑王柏森男55汉新华日报处长高级编辑乌恩巴雅尔男58蒙内蒙古人民...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的总编室主任,人称编辑部的“大管家”,既要主持要闻版的编辑组版工作,又要协调全部新闻版的稿件调度和整张报纸的编辑出版事务,还要参与重大采访战役的组织指挥,有的时候甚至要亲自采写新闻,配发言论,设计版面,制作标题。要当好这个“大管家”,不仅要有新闻采、写、编、评十八般武艺的“外功”,而且要养成深厚的“内功”:政治上的坚定和敏感、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形势的大局意识和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等等。从大别山区红安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来的江绍高,以其政治上的坚定,  相似文献   

10.
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李树田的办公室,他已在那里等了,不光是人,还有为我准备的尽可能详细的个人资料,甚至包括一些年代久远的照片,以及一本有些泛黄的诗集——那上边记录了这位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李树田来自河北一个普通农家,父亲为维持生计在京城一家纸行做店员,经营笔墨纸砚之类,母亲在农村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读过私塾、见过世面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话对刘彦明来说,绝非是某个慵懒的星期天长睡初醒已红日当顶的享受。整整36年新闻校对的职业生涯,13000个日日夜夜的夜班工作经历,除非外出开会学习,他的生活永远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刘子慧,1978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编辑,1991到1995年任第三套立体广播节目负责人。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制作中心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从1995年起,刘子慧专心从事文艺广播节目制作,她所承担的日常节  相似文献   

13.
刘彦明,1965年参加工作,1967年初调入《陕西日报》作校对。在夜班工作岗位已经36年,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对方法,为《陕西日报》多出早报,减少差错率,提高文字质量做出了特殊贡献。1996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十佳校对,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4.
58岁的曹照琴在《人民日报》工作37年,其中33年当夜班编辑,是迄今为止《人民日报》编辑部上夜班时间最长的编辑。她敬业勤业乐业,政治敏锐、业务过硬、处理重大新闻事件经验丰富。曹照琴1965年1月由中央办公厅干部学校分配至人民日报社任团委干部;1966年10月调入总编室任一版编辑;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学习;1985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副主编;1989年任《人民日报》一版主编;1995年至今任总编室副主任,分管夜班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晖,女,196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69年至1991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部工作,其间公派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1996年,任国际广播电台驻联合国首席记者;现任国际台编委、总编室副主任;1997年12月,被评聘为译审。从事新闻工作33年,精通英语,中文功底扎实;近年来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新中国成立50周年等重大对外宣传报道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新闻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和中国广播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范蓉又跨跃了个人事业的新高度——荣获中国第三届“韬奋新闻奖”。 从事新闻工作16年,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集采、编、播、控于一身的全国闻名的节目主持人,凝聚着心血和智慧的一尊尊奖杯、一件件奖状和证书也许能做出诠释。但奖杯和证书都无法告诉  相似文献   

17.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话对刘彦明来说,绝非是某个慵懒的星期天长睡初醒已经红日当头的享受。整整36年新闻校对的职业生涯,13000个日日夜夜的夜班工作经历,除非外出开会学习,他的生活永远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他从事专业新闻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东北辗转到西南,又从西南来到北京,从一名普通记者到新华社分社社长,再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但时间没有消磨他对新闻工作最初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他至今仍像30年前一样战斗在采编第一线,将一片赤诚之心,化作对党和人民满腔热忱的笔,书写着自己的新闻人生。 他就是李新彦。  相似文献   

19.
受中国韬奋基金会委托,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韬奋新闻奖从1993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近日在京揭晓。本届韬奋新闻奖的参评人数为91名,最后评选出9名获奖者和30名提名奖获得者。现将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名单、事迹简介及获奖提名者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文良,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大校军衔。1955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73年1月上山下乡,1976年1月入伍,1978年4月考入解放军报新闻培训班。当过团、师、军新闻干事,1983年1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历任驻兰州、成都、海南和广西、云南前线记者站(点)记者,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新闻作品《华阳礁上补给忙》、《铁肩担国防》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六百勇士斗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获全国报纸头条比赛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