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于晚清而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学家舒新城,是带着新、旧教育经验的矛盾冲突走上学术之路的。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留恋,使他对道尔顿制一见钟情;又是道尔顿制的语言,使他为那种情感找到了现代性的学术表达。舒新城的道尔顿制研究,是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中国与西方的张力关系中展开的,不能归结为简单的西化行为。尽管在表面看来,五四前后盛行的包括道尔顿制在内的很多新教育试验,具有中国新教育最西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舒新城在上海的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舒新城在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所进行的有关选科制、学科制、课程结构以及学生自治会改革,特别是剖析了其对道尔顿制在上海的引进、实验、困惑及其反思,再现了新教育改革家的个性魅力,肯定了适合国情、综合创造的本土化教育改革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舒新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长期在中学任教,倡导加强中学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指导;同时,他还首先对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是我国职业教育史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舒新城怀着对中国新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而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他不仅构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的理论框架,而且以质疑的眼光去反思中国近代教育史,促成其揭开了中国新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要倡行者的舒新城,其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具有浓郁的传统教育的色彩.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表明,舒新城奠基于对传统教育的爱和对新式教育的恨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传统教育以肯定的价值,导致了他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的传统教育取向.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启示我们,对教育家情感的关注,也许将使我们的思想研究更加完整、丰满和厚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新教育运动健将的舒新城,最初积极参与新教育运动,后却毅然逸出,将学术研究的方向转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欲从教育史研究中寻求中国新教育发展的答案,分析其心路历程与治学经验可以管窥和阐释该时期新教育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家,他那精深细致的教育史料整理和独特的教育实践经历,以及在近代教育思想史学科建设上的卓越贡献,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代教育改革和思想史研究仍不乏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位知行合一的近代教育家,舒新域的职业教育理论均源自教育实践,且付诸于教育实践,并指导其时的中学学制和课程改革.舒新城注重青年的职业指导问题,以个别指导、课堂讲授、演讲、著述等形式开展职业指导.他在江浙皖等地广泛开展教育调查,不断探索种种教育问题,关注反思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
舒新城因道尔顿制试验声名鹊起,而他对近代教育史研究成果同样是不可忽略的。道尔顿制实验失败后,他转入了教育史研究并长期从事教育史料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讲,他是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他学术兴趣广泛,涉猎领域众多。抗日战争后,他的兴趣转向电化教育,以一位"非专治电化教育"者的身份对发展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电化教育的定位及与教育关系、电化教育与社会及个体需求关系、电化教育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电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一方面自觉、深入地思考和回答了教育史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另一方面关注国际史学研究新动态,积极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舒新城对教育史研究"国际化"和"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为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舒新城先生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家,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电化教育观、人才培养观、电影教学法至今读来仍颇具新意。然而,舒新城先生如同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一样,鲜为人知。本文对舒新城先生的电教精神及贡献进行了解析,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电教先驱,了解早期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舒新城的教育史学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与传播三个阶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领域,舒新城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认识论、价值观、史料观和方法论,其思想整体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统一、问题意识与现实指向相统一的特点;也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即奠定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教育史料学学科的建立,反哺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舒新城的教育史学思想对当下我国教育史学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教育历史演进中的问题,重视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培养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随着晚清新政的开展,中西交流的加深,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责任,新式知识分子从知识观、历史观、政治观等层面,对"新"表现出广泛认同.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性日益彰显,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是知识建构与社会建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后五四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现代教育经验,并能对这种经验进行系统反思之时,才获得了自己的"现代"历史意识,并取得了相应的知识形式.舒新城是中国教育学科建立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有关学术理路,是基于教育和学术独立的历史需要,去重置中西古今教育关系的知识化形式.他所面对的实际难题,是如何既认同于自我的独特性,又能充分领取西方的现代教育经验.由于他是立于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基础上安排中西古今关系的,故其具体文本的学术理路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20.
叶柏青 《文教资料》2005,(22):106-107
趋稳运动与暂态过程具有类似的微分方程,这给我们提供了类比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从形式和实质上揭示它们具有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