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文娇 《报林求索》2012,(7):134-137
<正>收藏市场就像深不可测的一潭水,尽管有起伏,但其实都是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纸币收藏暂入低谷,但邮币市场却十分红火。卢湾区工人体育馆一楼,操着一口京片子的江苏人周挺(化名)正在看片消磨时光。周挺曾经浸淫京城收藏市场数年,后来转战上海。谈及这几年的收藏市场行情,周挺说:前年最好,现在不行,好多品种都在回调,80版2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比甚至跌了50%。位于局门路的沪上最大邮币卡市场正在见证着钱币品种的涨涨跌跌,前段时间大热的人民币,猴票、大龙票、千禧年龙钞、贵妃醉酒彩金币等都面临着20%—40%不同幅度的价格回调。用周挺的话说就是:收藏市场在避暑。  相似文献   

2.
《报林求索》2009,(2):96-97
在上期杂志对2008年现代收藏品市场的盘点中,记者多次听到收藏专家提到"题材"的重要性。但是相较于2008年,2009年的收藏市场似乎缺少热点,这也让很多专家对2009年收藏品的走向有点拿不准。但是不管外界形势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收藏品也是如此,记者走访专家,综合各投资收藏主流媒体相关报道,归纳总结出以下2009年值得关注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3.
2017年12月7日,“丽江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庆题材收藏品、纪念品逐渐火起来。开国大典时的《人民日报》被炒到几万元,很多人已将目标锁定在国庆60周年当天发行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5.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祭祀礼仪系统,并通过儒家知识分子的媒介作用而传播到了民间。在河南省南部罗山县至今流传着一种由"礼生"主持丧礼祭祀的习俗,当地人称为"叫礼"或"堂祭"。利用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作为大传统的儒学与民间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关系。礼生"叫礼"一类的带有儒教色彩的民间仪式,一方面如一些学者所言,是"礼教下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包括礼生在内的民众对于大传统的自觉接受和继承。在儒家礼仪文化趋于式微的今天,"叫礼"或曰"堂祭"的这类民间习俗的存在尤显珍贵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粤闽交界的偏僻山区,有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这就是广东省大埔县。在这里有一位被誉为将军墨宝收藏第一人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大埔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张晋奇。今年58岁的张晋奇年轻时就对共和国将军书画有着特殊的爱好,从1981年至今近30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收藏将军书画,至今已收藏610多位将军的660多幅书画真迹。多次举办将军书画展,主编了七本收藏集,并于2008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老话"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董",收藏这事,多年火热,而今尤烈。2005年7月,一只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2.3亿人民币价格成交,震惊全国,也将收藏的热浪推至新的高度。这期间,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收藏类节目,真可谓是小众节目大众化的成功范本。然而,轰轰烈烈几年之后,中国的收藏市场愈加火爆,  相似文献   

8.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我对自己多年来集藏"红色小人书"的真实描述和写照。其间甘苦,唯有自知:闲暇之时,当我走进自己的"藏宝室",摊开那些穿越时光隧道的小人书,内心深处总会漾起阵阵春风,一部部"红色小人书",把我的人生一次次地染红……"红色小人书",是我收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接收捐赠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钓、统运"资料特藏,在专家团队的协作下,开展口述访谈,注重学生参与,并成立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继续深入挖掘并整理"保钓、统运"资料特藏,为读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这锭《新生活运动》纪念墨在地摊上放了好几个月,一直无人问津,也许曾被使用,品相欠佳:也许因远离历史,后人对“新生活运动”了解甚少,但墨锭上的图案、文字却十分清晰,正面上方印有“新生活运动”,下书“新书活”三字楷书,背面上方印有国民党党徽,下书“整齐清洁”四字隶书。显然,这是一锭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历史事件的纪念墨。于是,我便把它收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20世纪以来中国器物在伦敦科学博物馆与展览空间中的角色,包括来自亨利·威尔康姆(Henry Wellcome)的中国医药收藏,以及1938年梅乐和爵士(Frederick Maze)策划的中国帆船展览。本文认为伦敦科学博物馆对于中国器物有着“人类学式”的收藏观,其兴趣往往在于保存那些在机械的冲击下快要消失的传统工艺,这一点与民族志博物馆的思想与实践类似。探索人类学和民族志博物馆的收藏史,对于理解中国“科学器物”在西方博物馆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也可以窥见在19—20世纪以来知识与物质文化的全球流通中,不同文化体系中对于科学器物理解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就中国的政治学术大传统而言.实际只有“经统”和“史统“两端。三代以上。“经“体“史”用。“经”主常而“史”顺变,“经”以道论而“史“以事言;体用一源,道器不离。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经”、“史”遂亦分途。秦末汉初.经学家尚不相应于时势的骤变,竞倡“革命”之说;史学家长于观变,反倒能以“变”为“常”。  相似文献   

13.
2010年3月,经新华社党组批准,承载着"为中国新闻史、中国摄影史,为新华社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光荣使命的"新华典藏"工程启动(2011年3月发展为"国家典藏")。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完成签字的111位摄影者的788底片、近7000张图片,经照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张检查、分类、编目,已全部进入典藏库房,它们将作为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中的珍品,接受完好、科学的服务,完成自己的生命之旅。  相似文献   

14.
15.
至今难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某一天。那天午后,薛冰老师特意抽出时间,陪我去往城南,专寻古旧的老巷瓦舍残垣旧壁,向我一一讲述箍桶巷、颜料坊等等的来历和变迁。那日下着细雨,我们一路步行,都没有打伞。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中,当时情形,至今想来,仍是氤氲着一种薛老师所谓“家住六朝烟水问”的水气淋漓之感。  相似文献   

16.
尽管展览已成为图书馆、档案馆和方志馆等机构文献利用和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此类展览更多的是直接将文献作为展示对象,或类似博物馆通史展将文献嵌套其中,忽视了文献的真正价值和观众的识读能力、展览的功能优势,导致作为“物证”的文献实际利用效果不佳。究其根源是文献收藏机构尚未完成“以文献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向,展览理论研究的失衡成为其瓶颈。由于博物馆策展时也曾经面临过同类问题,且已开展基于多元视角的深入研究,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为此,借助博物馆学之视角,在对文献价值及其展览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文献展览的阐释模型,设计其实践模式,并提出分阶段推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