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根据《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所见唐代刺史新资料,对《唐刺史考全编》加以补遗、订正。增补州郡刺史任职情况、考订刺史姓名、补正任职年限,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古代滁州方志现仅存四种。四志所记唐滁州刺史仅20多名,且大多只记其人而未考其事。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考得滁州刺史46人,但限于体例,也只列某人为滁州刺史的证据而未详其事。本文搜罗有关资料,力图对唐代的滁州刺史有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清代王如玖《直隶商州总志》是研究商洛地方史的一份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唐代商州刺史40人(只具名而未详述)。本文据两《唐书》等有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考辨。40人中有2人不是商州刺史,1人任而复改,未成行。另外新得8人。同时对其中39人的生卒年、仕途、事迹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4.
唐代状元的婚恋资料甚少,仅找到5例个案,并做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其中美好、浪漫的只有1例,这样那样不美满的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唐代池州文人诗文用韵过程中有一些参差通押的情况,共两大类八种情况,从中可见唐代池州方音的特征,以及同当时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出墓志中多有郁贤皓及其《唐刺史考全编》所未及见者,利用新出墓志校补《唐刺史考全编》亦是完善唐代刺史谱系的主要手段。文章以《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编》为中心,对《唐刺史考全编》所收河东道刺史进行校补,以期进一步完善河东道刺史谱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状元”桂冠来得太容易;夺魁之后并无特别的待遇:不立即授职,到授职时起点官阶很低,入仕之后也不因是状元而被另眼看待;唐人文集中不注意及第名次,也基本不用“状元”一词。总之,同是状元,在唐代远不如宋代中期以后的地位高。  相似文献   

8.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唐代开州地处偏僻,为唐朝中央贬官逐臣的重要的流放地之一,这反而使这一“蕞尔下州”与唐代一大批著名的政治、文化人物发生“交集”,结下“良缘”,并对开州文化地位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唐代流贬开州的士大夫们并没有在这里颓废消沉,而是移风易俗,兴修水利,改善民生,并且创作出了不少富于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诗赋作品.他们在艰难忧患中体现了士大夫们可贵的富于儒家政治使命感的政治节操和卓越风范,也为开州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并在渝东北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们将主要考察唐代韦处厚、唐次、崔泰之等几任刺史贬谪开州的背景及其在开州的政治实践及其诗歌创作等.  相似文献   

10.
一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真的彻底与官场的朋友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  相似文献   

11.
从隋唐五代燕乐的发展以及燕乐歌辞的演变过程来看,燕乐的流行是曲子辞产生的直接原因;曲子辞的创作又为词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音乐性和民间性是隋唐曲子辞的主要特点,长短句合乐歌辞是燕乐歌辞的主要形式。隋唐曲子辞在艺术表现、思想内容等多方面的尝试,对词体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之后词体创作的种种特点都能在隋唐燕乐歌辞中见其端倪。  相似文献   

12.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地表现在他对《型世言》的评点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明正德九年状元唐皋,是徽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因他的著作都已散佚,行状、墓志铭等重要文献也不传,学界对他的家世生平、学术思想和诗文创作情况都缺乏了解。文章在辑佚唐皋诗文的基础上,爬梳大量历史文献,详细考证了他的家世和生平。  相似文献   

15.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的北游词词情内潜,而词境开阔,形成了沉郁深厚的情感张力,在300多首玉田词中独标一格。张炎北游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得力于北方自然山水的苍凉粗犷之美,又来自于词人融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于一体的抒情方式。张炎的北游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词人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词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游宴序和赠序在唐代的发展轨迹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宴序和赠序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对其此消彼长 ,犬牙交错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 ,进而分析其原因 ,指出它们的发展演变是唐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南唐有国的40年,是词体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坊乐人和豪门家妓共同造就了南唐雅音渐作的词乐环境;词曲之中变调与创调的增加,更拓展了和乐歌词的创作空间.以君臣欢会和朋僚宴集为主的创作环境,又促使南唐词人远离市井倡风;其以饱学之士而为抒情之作,遂使南唐词风渐趋雅致.  相似文献   

18.
灯烛从照明用具走向生活娱乐和情感寄托,成为一种文化和生命的精神载体。唐代女子在灯烛的折射下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情态,歌舞、化妆、劳作、游戏构成其夜间生活的主要内容。"花烛"和"烛泪"寓含的生命情感象征了女子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共同构成女子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9.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20.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家的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征。盛唐边塞诗这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为人性的张扬。盛唐边塞诗的意义可归总为三个方面,即边塞情怀、边塞风物和边塞战事。边塞情怀的核心是功业情怀。功业情怀具有两面性。边塞风物的特点是雄奇壮伟。高、岑的战争诗并非纪实,他们的战争观可概括为胜概和非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