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抢事件。事件起因于该县一名女生溺水身亡后,死者家属不接受瓮安县公安局的死因鉴定结果。该县一些人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相似文献   

2.
由"谢朝平事件"到宜黄拆迁事件,再到"李刚门",网民围观的范围已然伸向了政治权力领域,出现了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本文从布迪厄的实践语言理论出发,分析语言在网络时代围观政治过程中从开始、冲突至事件消解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当事者、围观群众与事件处理者是如何达成"合谋",最终消解群体性事件的。认为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是一种政治的进步,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给予积极肯定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21,(7):8-8
从"小马云"命运转折、马金瑜"被家暴"风波到"拉面哥"被围观,国内自媒体打造的热点一个接一个,令吃瓜群众应接不暇,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自媒体人认为自己在传递正能量、"救人于水火";另一方面,上百家自媒体的骤然聚集围观对事件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干扰,对舆论生态带来不良影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问题更是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围观,整个过程持续近七小时,成为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国内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政府在介入事件处理后,允许媒体进行报道,主动、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使我们看到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景象.  相似文献   

6.
我们乡有位通讯员,写元件厂青年团员谢某和青年吴某,春节期间带糖果到指南村军属金某家修广播。这个稿件在县广播站播出后,群众议论纷纷。原来谢某和吴某是一对夫妻,都是这位通讯员的亲属.而军属金某就是这位通讯员的妻子。知道  相似文献   

7.
真假合同案     
此事发生在2005年,平谷区西凡各庄村任某与朱某因果树地承包发生争议,遂诉至法院,由区法院判决,果树地仍为任某所有,朱某败诉。该案的经过是这样的:朱某早在1994年就把由自己经营的果树地转给了任某经营,而且当时任某按照朱某对每棵苹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8,(7):12-12
1947年2月28日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是近代史上沉重的一页。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缉私人员和警察执行公务失当。1947年2月27日,“台北专卖局”查走私烟时打伤一名女烟犯,并打死一名围观群众,导致次日台北市民罢工罢市,请愿示威。请愿群众遭到宪兵枪击,当场死3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09年10月17日,当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判决结果揭晓,手持"免责"协议的死者家属,最终有5位因"组织群众聚众闹事"而判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舆论走向?关于判刑原因"组织群众聚众闹事",笔者亦不禁生疑.  相似文献   

10.
莫陌 《北京档案》2002,(1):19-21
"1999年4月25日下午,一部分受蒙蔽的‘法轮功'练习者在北京中南海周围非法聚集,还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驻足围观,已造成部分地区和路段的交通阻塞,严重扰乱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党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秩序.很显然,这是一起别有用心的坏人操纵制造的政治性突发事件.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接到上级命令后,在向该地区迅速增派警力、疏导交通的同时,即刻与市公安局档案处取得联系,在查阅以往处置突发事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迅速拿出紧急处置方案: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劝说、疏散那些上当受骗的‘法轮功'练习者和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迅速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有效地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围观的正负效应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论坛、QQ空间、博客及微博等公共平台已成为网民进行自由表达的渠道,随之网络围观也开始大行其道.围观,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的一种癖好,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的“很多国人喜欢伸长脖子看热闹”,他的论断准确刻画了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现状,而网络围观虽有可能提升新闻事件的“被关注度”,对事件的解决带来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事态发展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着持冰冷观望态度的围观者,甚至有的围观者因受人蛊惑而作出出格的举动.因此,研究网络围观的正负效应,且改变网络围观所存在的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付淑娥 《传媒》2015,(16):45-46
近年来,一些群众聚集事件的现场图片、视频被民众上传至网络,抢占舆论头条,部分事件也被外媒援引报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群体聚集事件的组织与传播中,显示巨大能量.监测显示,2015年上半年,众多聚集事件均发酵于微博、微信,且这些社交媒体存在发泄、谣言、煽动等非理性情绪及言论,不但干扰事件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监督的权利     
这一期稿件编辑过程中,媒体好热闹. 先是发生在<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被遂昌县警方网上发出"刑事拘留"信息(群众理解为"网上通辑")事件,接着是郭德纲徒弟的"打记者事件",随后又传来在伊春采访毁机事件的记者竟有四人被警方扣留.  相似文献   

14.
叶芷君 《视听》2016,(11):114-115
围观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其负面作用在微博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围观在大多数事件中会演变为群体狂欢、网络暴力。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微博围观陷阱的表现,探讨规避微博围观陷阱的对策,以期网民在参与公共事件时,能从破坏式参与逐渐转到公民式参与,最终真正做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指出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日常生活媒介化,媒介生活日常化",新媒体已经深深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人们对舆情事件的报道要求更苛刻,当报道滞后甚至出现偏差时,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负面舆论.如何引导"围观",成为微博时代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突破口——浅阅读、深报道舆情事件舆情事件中党报要进入"围观",同时要引导公众对"围观事件"形成的观念.这就要从受众"浅阅读"习惯人手强化报道的深度.进入"围观"党报才能了解舆情事件所在,引导"围观"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县委、县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当地一些群众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期间,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事件造成百余名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公共财产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09年10月17日,当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判决结果揭晓,手持"免责"协议的死者家属,最终有5位因"组织群众聚众闹事"而判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之间应如何平衡,一直是新闻学研究者无法逃避的话题,也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必然面对的问题. 一 记者采访所面对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闻事件的无利益牵涉方,包括围观群众、参与处理事件的相关部门等;另一类是新闻事件的利益牵涉方,包括当事各方、当事人家属亲朋等.  相似文献   

19.
长期来,媒体对民间突发性的群体事件总有一个报道的基调:无论事因大小,均因少数不法分子蓄意挑动,而参与其事的群众都是"不明真相"、"法制观念淡薄".于是报道给人的印象是,因为坏人滋事,地方政府理应采取断然措施平息事态,去除害群之马,对大多数的参与群众则是加强教育,不究既往.不过这样的报道并没能消除民间群体事件的发生.去年贵州6·28的瓮安事件犹在眼前,海南东方市的感城镇最近又发生了两起类似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生产方式变化:由传统的组织化生产到社会化大生产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热点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其传播的基本路径为:综合或专业论坛爆料——微博扩大传播面——传统大众媒体"主流化"、"仪式化"——新浪等门户网站转载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的新闻信息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专业组织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形式,社会性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促使组织化的新闻生产逐渐"去中心化".社会性媒体能让公众快速获取信息、积极表达意见乃至促使社会行动,如"围观改变中国"所言,其民意聚集、舆论生成的功能将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当一些关乎社会问题、官民冲突、权力腐败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较慢、报道空间受限,当事人、目击者以及新闻从业者更有意识地利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以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力量进行传播和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