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本文对这两种思想作了历史考察,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分析了它们的错误实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流行多年的生产力概念必须重新认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主题历来是围绕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两大对立观点。只有马克思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结合起来,才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伦理学视角看"敬畏自然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5年的“敬畏自然”大讨论进行一个回顾,对论辩参与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出发点等方面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不同文明范式的立场上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敬畏派与反敬畏派表现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其背后隐含着不同的生态伦理立场,敬畏派具有或强或弱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色彩,而反敬畏派则具有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直接激发了参与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生态伦理的思想观念也从学术层面介入到大众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4.
人始终是伦理主体。非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一切物种及非生物在道德地位上平等的理念,建立在片面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完全否认了人的主体性,完全否认了主体选择的必要性,混淆了存在论与价值论的关系,未能深入思考在人与其他物种及非生物不平等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必然在实践上陷入困境。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现实的选择是走出自在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入自为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敬畏自然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类中心主义"是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本能的实践态度,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固有的一种价值趋向,是从哲学价值论的层面断言人类是自己所建构起来的那个应然的价值世界的中心,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形态的价值现,必须重新加以扬弃和解构;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成分,建构科学形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的恶化,使得"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话题重新出现.由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解,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可是本文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角度出发来证明人类中心主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世界森林面临严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森林理性与情感的简单化,缺失敬畏森林的哲性观念.敬畏森林,是人类必要尊重自然选择与自然秩序的需要,是人类援用道德原则来感激森林恩惠的需要,对人类在新的自然生命境界中自觉保护森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有关历史遗风和宗教敬林特例的分析看,人们普遍生成敬畏森林的观念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尊重自然"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自然”在当代社会无疑是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道德呼声,但其实质内涵却有待辨明。本文指出,尽管“尊重自然”往往被类比于康德所言的“尊重人”之要求,但基于康德主义的阐释和论证难以成立。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把握“尊重自然”的道德意蕴,亦即将其理解为一种道德品性,更具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潜水鸟"中展示的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的局限性、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对于社会和人的危害性,揭示"潜水鸟"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主题,试图唤醒人们正视人类中心主义幻觉,认识自然的内在价值,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当全球性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并已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流派。那么,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是应该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呢?通过对诺顿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墨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得出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条更好的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些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全盘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神态伦理观,而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是有害的;事实上,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对自然无限制掠夺,而是在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不是一般的其他自然存在物,人类不应放弃为自身谋福利的权利而成为其他自然存在物的道德义务的主体,我们应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提出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合理性,对其应以批判的态度看待.  相似文献   

18.
应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今生态伦理学广泛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其内涵并未确切规定。根据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应当从价值评价的意义上赋予人类中心主义确定的内涵,这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当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生态伦理学应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础、出发点和道德评价的尺度。因此主张生态伦理学应该而且必须走进人类中心主义,这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使然,实践使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行哲学体系是建立在人类的自我独在、永存全能和万物主宰的假设之上的。无论就哲学体系的逻辑可靠性还是就实践意义而言.都应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恩格斯提出的“思维着的精神”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哲学范畴的“思维着的精神”的提出有利于哲学视野的拓展和哲学视角的变换.给许多哲学问题的探索和理解以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网”中的 ,可以把之分解为人和自然的生态关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这样两种类型。人的活动既受社会尺度的制约也受自然尺度的制约 ,社会和自然处在辩证的关联当中 ;而社会存在着时间 (代际公正 )和空间 (代内公正 )两个坐标。因此 ,只有按照这两个尺度和两个坐标重构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才是彻底的。按照这样的方式重构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 ,是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永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整体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集合体 ,成为了新人文主义。这样的人类中心主义才能成为生态价值和生态道德获得合法性的价值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