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2年5月3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书情”周刊》(总第2859期)刊载了谢光军同志的文章。文中对近年来国内的版权引进进行了报道和分析,提出了出版部门值得注意的问题。本刊全文转发,大家警戒。隐痛之一:竞争无序成本加大近年来国内的版权引进之风越来越猛,甚至变了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认为首先表现为多家社争夺同一部书的版权导致版税越抬越高,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屡见不鲜。其次导致同类选题重复引进,引进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孟超举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如有些社采用大撒预付金的方式,大规模地占有国…  相似文献   

2.
国内有些新闻媒介,继今年2月14日宣传“情人节”之后,又将4月1日的“愚人节”渲染得火红。一家报纸,在4月1日那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愚弄”读者。反响最大的是一条开计划生育政策玩笑的新闻,鼓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优生观点”,引起许多读者的疑惑和不满。这家报纸后来不得不刊登启事,承认自己如此动作“不严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拿来”不少于我们有利的东西,出了不少的“拿来”厂长,“拿来”经理,“拿来”企业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眼下,在“拿来”队伍中,又增加了“拿来”记者这个新成员。他们不是“拿”老外的,而是“拿”兄弟伙的。“拿来”新闻虽然也有用,但却“拿”出了忧思。笔者一篇拙文,在本人效力的“小报”上采用后,竟莫名其妙地在一“大报”上露面。本来是一篇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的调查报告,而被“拿”去以后,却换上了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些新闻媒介,继今年2月14日宣传“情人节”之后,又将4月1日的“愚人节”渲染得火红。一家报纸,在4月1日那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愚弄”读者。反响最大的是一条开计划生育政策玩笑的新闻,鼓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优生观点”,引起许多读者的疑惑和不满。这家报纸后来不得不刊登启事,承认自己如此动作“不严肃”。这件事,倒引起我对新闻界应如何宣传“拿来”问题的一点思考。 50多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传世的杂文《拿来主义》。先生在文中主张要“运用脑髓,放出眼  相似文献   

5.
6.
“拿来主义”往往是很轻松的,择取一两个典型为我所用,似乎便可以自圆其说。其实,很多时候这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表面上的唯物论掩盖着实质上的唯心观。4月16日新华社播发的《安徽有200万人脱盲》一稿,便犯了类似的错误。这条消息选择了这样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一是一养鱼专业户,“因没有文化不懂养鱼技术,造成鱼死塘干,损失惨重”;而另一回乡知青,“因有文化,又到技校学习了养鱼技术,一年净赚一万多元”。仅此而已,记者就试图说明脱盲与致富具有必然联系,难以令人置信。且不说可能由于一些偶  相似文献   

7.
随着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各个新闻单位顾及自己的兴衰存亡,争发“独家新闻”的劲头愈来愈大。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繁荣是十分有利的。可是,在此进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不好现象,即有些全国性的报纸,不声不响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各个新闻单位顾及自己的兴衰存亡,争发“独家新闻”的劲头愈来愈大。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繁荣是十分有利的。可是,在此进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不好现象,即有些全国性的报纸,不声不响地通过其派驻的地方记者,截获当地报纸已经刊出的新闻。地方上的同志,把这类依靠转抄、改编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杂文《拿来主义》,对“拿来主义”进行了剖析。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社会生活中“拿来主义”是越来越多,比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企业管理新经验等等。所有这些“拿来”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眼下,在奉行“拿来主义”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拿来记者”。  相似文献   

10.
材料≠事实     
新闻写作离不开材料。但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材料不等于事实。这是因为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可靠的,有不可靠的,有包含可靠成分同时也包含不可靠成分的。如果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把所有材料统统都当成事实,稿件见报后一定会出纸漏——失实,这方面的教训很多。那么,记者和通讯员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呢?一、了解事实,不能盲目轻信材料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这样一种认识,采访就是收集材料。他们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首先问人家有没有什么有关的材料。如果有,拿到材料就算完成了采访,回去后照看材料写稿。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1.
12.
从事实到新闻,这一步很简单,又很复杂。因为事实的局部是一元一次的,整体是多元多次的;有时只出现一个变量,更多的时候呈现多个变量。我们可以把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简化为一个公式“新闻≠事实”、西方大众传播学对此的表述则带有原理意味:媒介内容必然与现实有所差异。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对这一现象十分关注,他在《大众传播学导论》中列举的几种产生“差异”的情况颇具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不等式: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畅销书?西方国家一般认为一本书的销量达不到500万册就不能称之为畅销书.对于中国图书业而言,这一指标太高了.但是如果不限于一个年度,就畅销书多年销售的总量而论,指标定在500万册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期望     
本书的核心是希拉里身为人母的体验,以及几十年在为儿童工作的经历中所确立的观点。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是最节约成本的公共投资之一,它降低了儿童的依赖性,提高了终生收入。其实,《举全村之力》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人人有责。只要面对挑战,永不放弃孩子,我们就能重建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5.
那日天很蓝,太阳不很烈,心情也好,于是呼朋唤友直奔植物园——那向来被我们认为是杭州最美的公园。在我们前面的,也是一群欣欣然的青年人。到达目的地,我们忙着去买票,他们却直奔入口处。正  相似文献   

16.
直播≠直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闻媒体也纷纷改版、改栏和改变播出形式精办栏目,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近几年来,随着无线、有线电视的异军突起和迅速发展,使昔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广播一夜之间跌入低谷。但广大的基层广播工作者并不气馁,总是想方设法改革播出形式力求重振广播昔日的雄风。直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出现,为提高时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争得听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然而.有的人将“直播”误解为“直说”了。因此,在广播节目中“这个那个,哼哼哈哈”充斥于耳,极…  相似文献   

17.
七月的天气火样热,这是事实,用“七月流火”来形容七月的炎热,则属南辕北辙了。其实,“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表示天气变凉。“七月流火”一语见于《诗经》中的《七月》,诗的开头便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这里的“火”是星名,即“心宿二”,又称“大火”。每年夏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心宿二”在中天,方向最正,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这颗星就逐渐偏西向下运行,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凉起来了。这个意思如果和下文的“九月授衣”联系起来理解,就更明显了。“九月授衣”是  相似文献   

18.
19.
圣诞前夕的香港中环街头,人流如织。离镛记餐馆不远的一处大厦二楼,赵广超的设计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就设于此。  相似文献   

20.
记在报道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或称免征额)时往往采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一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