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在存在分化、分层的社会结构中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地位和功能是不独立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和“符号暴力”等概念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予以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3.
布迪厄1(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法国杰出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布迪厄1930年出生在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1951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4年通过教师会考成为中学教师,1958—1960年在阿尔及尔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1960—1962年在巴黎大学任教,1962—1964年转至里尔大学教授社会学,1964年担任高等研究实用学院(1975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高等学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释这种态度可分两方面考虑。客观上,学校教育直接受特权文化的影响,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并不平等。教育的作用在文化再生产,并使其合理化、固定化。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并寻求反学校文化的庇护。他们最终接受现实,留在城市继承父辈的阶级,这也埋下了动荡因素。打破文化再生产的僵局,开放异地升学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这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文化因素。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文化再生产:学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还有再生产原有秩序的功能。早期教育和文化环境的欠缺,学校教育与考试内容的城市偏向,使得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文化上的劣势,加上农村在师资与教育条件上的弱势,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成功的机会。这种文化的再生产,使大量农村孩子被教育而淘汰,造成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与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威利斯的《学做工》中,"家伙们"被认为是真正的文化生产者.借助对生活本质的洞察,他们不断生产一种校园版的工人阶级文化——反学校文化.而那些与学校紧密配合的"循规生"则被视为"应声虫",只能成为"家伙们"的陪衬."家伙们"的文化生产最终又导致了社会地位的再生产,这凸显了现有文化生产理论的内在矛盾.不过威利斯认为这不是矛...  相似文献   

8.
詹梅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9-143
布迪厄将教育称为一种"符号暴力",在他看来,表面上看似旨在传递知识、培育人才的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保存和再生产社会阶级关系结构的工具。教育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将其秩序保存功能隐藏于文化传递功能之后。教育和社会秩序间这样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时常让人们陷入二元对立的情境中。布迪厄在其《再生产》一书中,以独特的关系论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如何在人们不经意间成为一种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公平是民主社会的理想价值.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严重.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野下,提出教育在城乡发展上的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生产和社会洞察的重要领地。本研究通过“大质小量”的混合研究范式,对1013名农村籍大学生进行五段式分层随机抽样,采用了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记录了18名“寒门贵子”在精英校园中的适应策略及其从学生走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历程。研究发现:面对精英高校内“大文化”的专断性,“学业”所蕴含的公正感与价值感不断受到冲击,“贵子”在自身生活经验与支配结构的互动中,围绕乡土“本分”的伦理可能性空间进行着更多面向的文化生产。当“贵子”成长为教师后,承担起了文化再生产的“转播屏”功能,其生存伦理亦由“道义”步入“理性”的惊险一跃,“本分”又一次通过社会继替间的教化性权力汇入学校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既有文化基础上的传承、建构、变革与创新中完成的。没有文化的再生产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而人的发展依靠的是教育的完备,教育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一种知识建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体现人的价值生成,要为具备高素质的人的再生产服务,从而为文化再生产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解释弱势阶层子代如何在学校中完成文化再生产的已有路径中,一种路径认为学校中切合优势阶层的文化霸权对于弱势阶层子代构成了无形排斥,一种路径认为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中的消极与抵制促成了其自我淘汰。本文认为,一方面以绩效为主的学校文化未必完全符合优势群体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弱势阶层子代面对学校时未必全然消极和抵制,更有迎合与努力、依赖与信任。文化再生产的成功既有赖于结构的作用力,也需要身处其中的行动者参与。"内卷化"概念的引入,为考察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过程中更长时段、更加隐匿的文化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专断-排斥"、"抵制-淘汰"的另一种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我国城乡教育在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而引起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教育的这种隐性文化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创造公平机会的同时又在制造着公平机会内的不公平。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创建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文化和阶层分化的研究中,最典型的是以布尔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其暗含教育作为一种符号暴力,正在帮助中上阶层实现文化再生产,从而成为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的隐形手段。在布尔迪厄理论思想发展和盛行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迪马乔、伯纳德、科尔曼等人的对话和论争,这种论争试图打破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绝对性色彩,将社会客观事实之外个体的文化流动性、交互性、能动性等纳入考量范围。在文化再生产理论发展的时代对话和理论对垒中,对当代文化再生产可能性的探究将为教育与阶层流动的适切性、本土性和发展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关于各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源自社会上层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总是会被建构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最终成为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和教育内容。由此,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携带的阶层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契合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趋向于学校所代表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以及中上阶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排斥劳工文化与底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教师文化中的这种阶层趋向通过教学过程导致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大、底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小,后者经由考试、教育分流以及就业渠道会导致阶层再生产。这是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打破这种现象需要平等对待各阶层文化、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全面的学力观,教师应走向文化觉醒,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