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蕊 《人民教育》2021,(10):54-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核".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为此,要强调素养导向、强化实践创新、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修养,拉近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的距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坚定儿童青少年的"...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培育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感受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等困难和挑战.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落地生根,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应创新思路,挖掘各类有益教育资源,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应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首先解析了"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可行性以及意义,最后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指出应优化顶层设计,构建模块化的教育内容,创新渗透教育手段,加强实践教育融合,应用在线教育平台,打造O2O教育模式,完善考核标准,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核的内容,最终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赵子嵩 《学周刊C版》2021,(15):189-19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习任务群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故从学习任务群背景出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期对初中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8):147-148
在强调民族振兴、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在2014年提出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理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这一纲要的提出,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向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文章论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地理课堂,实现课程开发的多元探索,提升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14,(4):1-1
教育部近日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唐山地方文化为例,探讨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现状和路径。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重要举措和尝试,是历史学科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体现,可以从单元单课教学和主题+专题式教学两种课型进行教学实施.挖掘教材,遵循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课堂教学,遵循学生道德情感教育规律;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好统编教材,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固本、铸魂,打好人生底色。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古典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为内容的育人活动,为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归属,其教育过程是个体生命在文化涵养浸润中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养成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要寻根探源,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在课程化实践中具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古典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为内容的育人活动,为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归属,其教育过程是个体生命在文化涵养浸润中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养成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要寻根探源,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在课程化实践中具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多种形式,多措并举,而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有效载体。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期以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立德树人高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教育部先后发文,明确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衔接作为目标和任务之一。本研究意在从古诗文的中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为出发点,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实。一、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基于文化传承的中小学古诗文衔接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层级界定: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通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而传统文化知识也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道德意识和健全人格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文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日常获取各种信息更容易,这也对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宗旨,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等教改措施,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立德树人思想与培养信息化人才有机结合的德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 重要支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全过程, 能激发他们崇尚国学、提升素质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 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