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诗歌意象超拔诡奇,他善于用刚硬有力的物象来表情达意,对于清清易流、抽象无形的事物,则或使用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或调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之凝化,凸显其直观可感性.同时,李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以动态的形式表现物象,与诗歌所蕴含的躁动飘忽、激越跌宕的情绪融为一体,形成"飞流挟刚"的意象特色,产生震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归纳推理是由某些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找到部分对象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一特征应用到该类事物中去.归纳推理有过无数次的辉煌,产生过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发现.它是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谈一谈这一重要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洁 《广东教育》2009,(11):19-21
归纳推理是由某些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找到“部分对象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一特征应用到“该类事物”中去.归纳推理有过无数次的辉煌.产生过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发现.它是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高中阶段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  相似文献   

5.
<正>在诗歌中,一般来说,具体事物是实,抽象事物是虚。虚实结合,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化实为虚化实为虚,即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形象,也就是前人说的"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由具体物象生发抽象的情思,诗歌就能产生  相似文献   

6.
许娟娟 《考试周刊》2007,(51):123-125
本文通过对王昌龄诗歌的分析,认为王昌龄诗歌含蓄婉曲抒情特点乃是比兴物象的妙用.王昌龄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运用比兴物象:一为化比兴物象为景象;二是化比兴物象为动作对象.通过这两种方法,王昌龄诗歌达到了"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的蕴藉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归纳推理是通过观察和组合特殊事例的量性特征来发现一类事物的量化模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数学归纳推理需经历5个基本的认知阶段——"归纳五看":个别的看、重复的看、想象的看、抽象的看和一般的看,每一个阶段都由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相应的量化模式构成."归纳五看"构成了归纳推理的认知连续体,每一个阶段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且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超越.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归纳推理的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经验性,引导学生积累丰富完整的归纳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径"由具体的生活物象转换成为诗歌的审美意象,不再是普通的小路,而是含有丰富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的符号.诗化以后的"径"意象,再一次被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营造中,重新成为实指的物象.这种物象和意象在诗歌以及建筑中的并存和互相转换,揭示了诗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诗歌的功用,并不限于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范围,诗歌与人类的精神及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也许还有更多的领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诗歌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向的是深度阅读,对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要求更高。咏物诗是中学生常见的题材类型,要读懂咏物诗,必须明确物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进一步分析人的"志"。有些物象特征不是很明显的,可以从咏物诗"不即不离"的特点去感知。读懂诗意后,可以借助托物言志的手法进一步品鉴诗人情志。在深度理解鉴赏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提升。  相似文献   

10.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现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应由扶到放,鼓励学生在自我创新、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归纳推理的能力,为提升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物象”与“意象”是分析诗歌时常用的两个词。弄清它们的概念,对理解诗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物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如曹植《七启》:“独驰思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物象”一词用于诗文理论,见唐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称李白:“予观其壮浪纵恣  相似文献   

12.
符瑞兴象诗歌是指依托符瑞物象起兴而创制的诗歌。符瑞兴象诗歌具有叙写对象为帝王、关涉主题为政治、创作目的为颂美的共同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符瑞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符瑞兴象诗歌,其符瑞物象(兴象)与诗歌意蕴(兴义)有密切的关联,符瑞物象规约、决定诗歌意蕴。此外,符瑞兴象诗歌具有寄托、譬喻等"隐"的因素,当诗歌语境丧失之后,出现了"兴义难明"的解诗困惑,这导致了两汉以后符瑞兴象诗歌创作的锐减。  相似文献   

13.
象征诗派     
<正>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象征派诗人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他们崇尚朦胧晦涩,认为"诗必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艺术处理,逐渐由人的自然化向自然的人格化转移.这是观念的巨大飞跃.<诗经>保有着原始的自然观,遵从感官开放的根本思维,大容量地接受自然物象.在艺术形式上,诗歌充满草木之气,并弥漫着真挚的情性.  相似文献   

15.
思维环境的创设与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北京芳草地小学彭香有关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因为“如果要求儿童把许多类似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因果关系,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一般规律和定理,他们常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歌语言的造境艺术,可简要归结为因言成象,立象尽意。汉语言文字的表意特征,使其在与事物的意义的结合过程中,就成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独有方式。汉语词自身具有象征意义,诗人着意点染,铺展出人与世界相互关照的生动形象。物象与心境交融,构成了主客观彼此辉映的诗歌审美境界,获得言词之外的丰富意蕴。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从而超越汉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是中国诗歌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概念)的比较,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区别异同、认识性质、把握特点,达到深化理解其共性和个性的目的.地理知识学习范围的广泛和学生生活环境的狭小存在着很大差异.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获得体验,也不可能经常到野外去实地观察,可是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可以使学生对众多的地理物象形成相对清晰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时间过程的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规律和趋势;通过空间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地…  相似文献   

18.
简单地说,在古典诗歌中,“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即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学习离不开推理,在形式逻辑中有各种各样的推理方法.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推理,它包含特殊化、类比猜想、归纳等几种推理形式,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学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共同具有的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是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类比是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  相似文献   

20.
张娟 《考试周刊》2013,(54):185-185
<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知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形式发生变化,主要是由具体形象的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中年级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低年级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做一做"的学习方法认识事物的显著特征,步入中年级后就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综合推理等方法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是中年级科学课与低年级科学课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