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物的生命在于创新———《大灰狼画报》十年一回首张秋林熊炽大灰狼画报》是1987年创办的幼儿刊物。当时以“大灰狼”命名是立足于儿童思维方式的创新,也正是由于创新,《大灰狼画报》才有了十年的辉煌。《大灰狼画报》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在以一贯是“反面形象”...  相似文献   

2.
为《寰瀛画报》正名《寰瀛画报》是在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但是,多少年来有不少学者由于未见原物而因袭前人著述之误,往往称之为《瀛寰画报》。其实,这误称应该说始于《申报》的“新印各种书籍出售”告白。从1877年8月1日到1878年2月28日都误印为《瀛环画报》,1878年5月29日才改用《寰瀛画报》。而在是年7月16日的“画报出售”告白里,却又出现了“赢瀛画报”的误排。  相似文献   

3.
2022年,《幼儿画报》创刊40周年。40年来,《幼儿画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2000年至今,月发行量一度超过200万册,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幼儿读物”,两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成为了我国幼儿期刊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作为《幼儿画报》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这些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亲身实践了《幼儿画报》如何为千万宝宝打造精神底色。寓教于乐筑牢幼儿安全防线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呼吁,儿童教育应从自护教育开始。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应该“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解放军画报》阅读方式的调查。在100份问卷中,有41位读者认同“看”画报,有59名读者在“读”下面打了“√”。读者普遍认为,现在的《解放军画报》比以前信息量大,内容更丰富了,他们已不是过去简简单单地看画报,而是耐人寻味地读画报。由“看”变“读”,一字之变,却反映了《解放军画报》三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期刊史上,《点石斋画报》不是最早的画报。按新闻史家胡道静先生在《报坛逸话》中的说法:“最早的画报为上海清心画馆所出的《画图新报》,第四才挨到《点石斋画报》”。如果一定要冠以“第一”的雅号,《点石斋画报》可称“第一个石印”、第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7.
1902年创刊的《启蒙画报》是近代北京的第一份画报。作为一份真正关注儿童教育及命运的报刊,《启蒙画报》以其"教材"性质的定位,拥有数量众多的儿童读者,其对于晚清"蒙学"的倡导,"童智"的启迪以及"新儿童"形象的塑造,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界对于《启蒙画报》已有相关探讨,或侧重介绍和考述,或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展开研究。本文另辟新义,从"启蒙"视角出发,将以《启蒙画报》为代表的晚清画报置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整体脉络与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中,反思其成就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20日,共青团中央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闻出版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和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确立的“发展新闻出版业,抓住机遇,组建新闻出版集团”的思路,决定整合系统力量,重组文化资源,实行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儿童出版社的强强联合,组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0年5月23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从此,中国最大的少年儿童专业新闻出版集团和最具权威性的现代化少儿传媒基地在世纪之交诞生了,中少总社开始了新世纪的新征程。合并一年后的中少总社,是一个拥有4亿资产,500余名员工(其中200余名是招聘人才),年出书品种1500种,拥有五报(《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报都市版》、《中国中学生报》、《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八刊(《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中国少年儿童》、《中学生》、《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中国卡通》、《中国少年文摘》)以及一本研究分析少儿出版工作情况的专业杂志《中  相似文献   

9.
《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飞影阁画报册》《飞影阁画报》是吴友如以“飞影阁主”的名义,在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三(1890年10月16日)创办的。那时申报馆附设的点石斋所出的《画报》已出版了6年有余,累达240余期了。吴友如曾是《画报》的主持人(点石斋所出版的《画  相似文献   

10.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11.
亨利·鲁斯在1936年创办了《生活》图画周刊。它由于电视,邮费加价,印刷成本高涨,于1972年停刊。“时代公司”本周决定《生活》画报复刊。在某种意义上,《生活》画报也可以说根本没有死。1972年以来,“时代公司”出版过10种《生活特刊》,如“以色列精神”,“杰出的美国妇女”等。特刊售价是2美元,销数是50万—100万份。这使《生活》画报的爱好者一直怀着《生活》复刊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8日,创刊40多年的《广东画报》正式改名为《城市画报》,新刊头CI被设计成“画报”两字特大,“城市”两字特小的样式(见图1中)。初创刊的《城市画报》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宣传口号是“带给你一个全资讯的广州”。  相似文献   

13.
王娟 《出版史料》2010,(1):82-87
《启蒙画报》是清代末年中国北方出版的第一份画报,1902年6月23日创刊,1904年初停刊,前后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创办人为彭翼仲先生。彭翼仲先生共创办了三份报刊,分别为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启蒙画报》的对象为“童蒙”,用白话。  相似文献   

14.
现在说起“梁得所和他的《大众画报》”被遗忘,缺少一个前提——他们是被历史遗忘的,还是被某一人群遗忘的——这关系遗忘的重量。这个历史的具体是什么,是艺术史,是文化史,还是其它什么史?此处的某一群人应该是梁得所的同行们,往低了说,画报这个行当“在文化界是被当作不正经的。”(邵洵美《画报在文化界的地位》,1934年10月10日《时代图画》半月刊第6卷第12期)往高了说,梁得所是被近现代画报史遗忘的——而这个“近现代画报史”迄今仍只是个概念并无一部成文的专著。在画报史尚无着落的大的尴尬下,一个人与一本画报的被忽略,其实本不碍文化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出版社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除出版各种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读物以外,还编辑出版九份期刊一份报纸,是全国拥有期刊最多的出版社之一。九刊一报中,有面向低幼儿童的《娃娃画报》、《小朋友》、《小青蛙报》,有以小学中年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故事大王》、《故事大王画报》,有面向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少年文艺》、《少年科学》、《巨人》、  相似文献   

16.
刘家林  熊丽 《编辑之友》2012,(5):122-124
作为近代中国唯一一份日报形式的石印画报,《图画日报》具有很强的时事性,在清末民族危亡之际,《图画日报》对清末官吏腐败无能进行大力批判.虽《图画日报》在推崇女学、批判各种迷信和陋习方面具有进步性,但也对各种腥膻惊悚的社会新闻津津乐道,表现出其积极“走向世界”的同时还在“拥抱乡野”的双面性.  相似文献   

17.
1884年在上海创办的《点石斋画报》风行世上之后,“画报”在中国便成了出版物中的重要一员。彭永祥在《中国近代画报简介1877—1919》中,通过对二十多个图书馆的调查,统计出我国从1877年到1949年间,共出版画报约八百种。当时最主要的出版重地上海,既是中国画报的发源地,又是出版画报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朱灿飞 《青年记者》2008,(10):97-9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画报”蔚然成风。1926年面世的《北洋画报》,应北方画报完全缺乏之运而生。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北洋画报》作综合分析,既是重读历史,感受时代特色,同时,今人也可以从中获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儿童图画期刊的三个创意阶段 儿童图画期刊,是指以《幼儿画报》、《儿童画报》、《意林·儿童绘本》等期刊为代表、以儿童为读者定位的有文有图的期刊."文"主要是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 "图"主要是结合文字内容的图画.由于儿童读者年龄的特殊性,有文有图更适合他们阅读,因此儿童期刊往往强调文图并重.  相似文献   

20.
章瑞  刘勇 《编辑之友》2022,(6):103-112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着栖生于其间的媒介之生长机制及特征,广告则承载了国家、民族与社会身份塑造等多元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分别位于上海和天津的《良友》画报和《北洋画报》1926年—1937年间的广告图像表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沿着“地方中的媒介”和“媒介中的地方”两条路径,考察两画报如何以图像表征其地方意象,结合南北地缘和社会思潮差异,探索民国时期画报广告如何参与地方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