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20,(1):31-34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新时代要求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而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高校要充分挖掘苏区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本文分析了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意蕴、丰富的实践价值,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提供鲜活教育资源。分析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破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探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变化,抓住时代脉络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必然要求。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教育理念重灌输轻互动、教育内容浅层化、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服务宽泛化和学生党员思辨缺席化等问题,应结合苏区精神视角,从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构筑实践平台、创新教育载体等方面提出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内涵、永恒的价值和持久的活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对其加强苏区精神教育,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区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养分,弘扬苏区精神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弘扬苏区精神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涵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弘扬苏区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可喜的影响,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将苏区精神融入课程和实践,搭建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价值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应该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想认同和实践参与,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然要求、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要求三个方面。反思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即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劳动教育弱化、家庭为基础的劳动教育缺位、学校为主导的劳动教育错位、社会为平台的劳动教育虚化。为此,应围绕立德树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以提升实效性为目标,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拓宽劳动教育渠道,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加强对劳动价值的宣传引导,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树立"五育"并举的新时...  相似文献   

11.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遵循“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的总体目标要求,涵育大学生勤俭美德、筑牢大学生奋斗信念、塑造大学生创新品格、厚植大学生奉献情怀,明确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内容体系与实践逻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汇聚强大智慧和能量.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9,(2):38-40
新时代在青年大学生中继承革命文化,弘扬苏区精神,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坚定文化自信,彰显精神力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劳动教育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大学生劳动体验不足,劳动教育呈碎片化、现实化倾向,劳动教育评价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增设劳动体验课程、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体系、聚焦大学生实际生活、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自身能力素质欠缺、人才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等现实困境。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加强劳动教育,既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高校需以劳动精神渲染就业教育底色、以劳动新业态引航人才培养方向、以劳动实践造就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时代地方院校建设需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充分调研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依据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究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元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且具备学校特点的劳育课程体系;推动劳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效整合,探索系统建构高校“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和“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平 《知识文库》2022,(16):22-24
<正>进入新时代,社会提倡奉献、创新、奋斗、勤俭等组成的劳动精神。高职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加强劳动精神培育,这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精神教育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内容,通过劳动教育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展开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整体机制、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实践活动运行机制、网络空间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够主动作为、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我领导力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精神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应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着重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动机,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着重训练学生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的思维习惯与创造性劳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行为聚焦力与共情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倡导的勤俭节约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精神资源。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勤俭节约精神,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勤俭美德、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培育大学生的勤俭节约精神,理应奉行节约资源、绿色生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学勤业、积极进取,节制欲望、精神富足的内涵要义,从课堂教学、劳动教育、网络育人等路径入手,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李妮 《成才之路》2023,(28):141-14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得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实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