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9,(2):91-96
"双一流"战略目前主导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将在未来半个世纪产生深远的影响,"双一流"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调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满意度,分析在人才培养、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双一流"建设对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学科发展、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把握机遇、发展内涵建设,多举措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力打造特色学科,协调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以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根本跨越。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正确的择业观、合理的人生规划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质量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则是培养这一系列能力的保障。从学校顶层设计角度出发,遵循"多方联动、精准指导"原则,构建"体验-测评-实践"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并将其融入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一方面可以帮助本科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新工业革命和新技术对人类和教育的影响巨大。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建设凸显新作用,面临新任务。鉴于普遍存在科研思想认知参差不齐、科研组织管理机构平台不能满足需求、科研管理运行机制需要优化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注重科研管理的创新,特别是注重思维创新、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构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管理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一流”高等教育建设背景,通过调研分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分别从优化课程及平台建设、导师团队建设、过程教学机制、交流与沟通四方面探讨适合广西高校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把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手段融入研究生教育中去,构建以培养合格研究生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新观念,更好贯彻“双一流”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婷 《陕西教育》2020,(1):45-45,51
自“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突破各项难题,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学校需要在优化师资队伍、境外交流、服务地方、“双师型”教师引育等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将在未来30年内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路径,也有可能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尽管各院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其主要策略有:合理定位建一流,争创区域一流和学科点的突破;扎根地方建一流,将"双一流"建设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努力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智库和策源地;特色发展建一流,主要指特色学科的发展和文化特色的发展两个方面;突出应用建一流,努力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做一流的应用研究并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开放办学建一流,通过国际化,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做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本土国际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只有地方高校参与到"双一流"建设中来,才能激发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力,形成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然而目前我国地方院校与部属院校存在着巨大差异,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学科建设不合理,专业同质化倾向严重;二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地方服务机制不健全,缺少经济互动等问题。在"双一流"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院校,首先应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定位。其次应加大财政投入,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而作为高校自身方面则首先需要统筹规划学科建设,科学设置专业。其次应配合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经济互动,以寻求适合地方院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行业特色高校里的中坚力量,其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走向“现代化”“青年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完善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可行思路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要以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实力的提升。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国际科研成果、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来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地方高校要通过重视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合理定位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向,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教师科研合力,为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博士教育质量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促使博士教育日益成为支撑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引发了社会对博士教育质量的质疑。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纷纷对博士教育进行了改革。面对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博士生延期毕业率过高、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现实,迫切需要对我国博士培养模式做出改革:通过实施博士质量工程、开展博士教育质量追踪调查、构建招生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推进博士生的交叉学科培养,提高博士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博士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分析当前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机遇,提出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双一流"建设路径,旨在促进地理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然后概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最后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成效进行了细致介绍。希望通过文章阐述能够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新使命与新动能。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定位与发展,本文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时代定位,探讨与分享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及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4.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地方高校要特别注重从对接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着手和发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强化内涵式发展实现“变轨超车”,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科的竞争力上。“双一流”建设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地方高校如何在新时期推进学科建设,需要认真审视其学科建设现状,梳理分析其学科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因此,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集中力量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要顺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深度整合学科和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构建符合学科特色优势、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要健全责任机制,加大条件支撑,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创新教育。文章就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为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屈楠 《教师》2020,(8):116-117
以“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探索符合一流院校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一流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与输送要求,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养,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211”工程之后又一有关教育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民族院校面对“双一流”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处理好民族特色在教育中的科学合理应用,这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民族教育是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基础,学科建设作为教育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梳理分析“双一流”政策颁布后有关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研究的文献,以期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研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约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而产生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了必然选择。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应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办学定位、完善培养模式、健全管理体制,秉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教育理念,推动地方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科研秘书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文章梳理总结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秘书工作最主要的六个思想意识,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保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不断学习意识,这既是思想意识,更是工作要求。科研秘书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意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完成各项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