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资源禀赋视角,利用2006-2017年新疆民族地区35个贫困县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对教育扶贫的有效性及门槛约束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发展具有显著扶贫效应,但各类资源的扶贫效应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门槛约束特征;其中,教育财力、物力投入与教育质量在较高水平时的扶贫效应偏弱,人力投入的扶贫效应呈阶梯递增趋势,扶贫效应由强到弱可以排序为教育质量>物力投入>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努力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性,加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各类教育资源的扶贫效应.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重点区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相关理论的分析,建立起一个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美姑县作为案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运用,力图用实证的方式考察该指标体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边远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就长期形成的关于边远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实施的扶贫措施的绩效与问题进行综合性评析,以期对于推动扶贫攻坚的的进程具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年—2016年民族地区的省际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难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经济回报,且加大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人口数量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民族地区提高经济回报,而受制于相对封闭的对外贸易方式,对外开放程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高中普及攻坚,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何作为?如何让各族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县级民族地区高中教育势必要担当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密切相关。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在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致力解决福祉民生,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其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公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充分,学校后教育存在一定的欠缺。研究提出,赋能、强权、并轨、改革和融合是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欠发达地区贫困现状及扶贫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现状,探索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区域整体发展,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构建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调整投入方向;物质扶贫与精神挟贫相结合等4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于璇 《教育与经济》2021,37(3):59-69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实证考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升,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俱乐部趋同,且变动多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因素对资源配置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务之急必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高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社会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研发(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将高校创新绩效定义为科技创新、学术创新和经济创新三个维度。以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指标面板数据因子分析对R&D投入"降维",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有高度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对经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科技创新绩效次之,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弱。对区域水平而言,东部地区的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高校的创新绩效受R&D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民族教育发展给予支持;在教育投入体制、投入方式、投入渠道、投入比例等方面采用特殊政策,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以中小学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主线,以扶贫助学和控辍保学为切入点,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度和优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多维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扶贫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基于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从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维度评价扶贫绩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皖江城市带扶贫绩效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的增长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民族地区优质高中数量少,分布集中,师资缺乏和不稳定,政府投入不足,竞争的无序状态成为民族地区高中教育迅猛发展中的新矛盾,民族地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协整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ECM模型及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绩效长、短期关系的区域比较,发现北京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绩效统计不显著,上海、广东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广东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显著的高正向激励。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资源高聚集区域的教育投入适度转移,能提高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教育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的教育投入具有更显著、正向和持久的增长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为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探讨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即习近平新时代扶精准扶贫思想,并着重探索利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为学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为我们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通过创办六盘山高级中学和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确保了南部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创立了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扶贫”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却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目前广东少数民族地区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对象,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通过人力资本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探索出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产生的分歧点,以及产生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提出解决广东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的策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链,促进广东省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内生性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习掌握了民语和汉语普通话,语言扶贫事业成效显著。但对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语言教育,学界高度重视的是发展民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能力,对助力他们走向世界的外语能力却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文章选用多元组合样本,使用定性定量数据,从学生视角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和家长的外语教育观念落后、中小学外语师资匮乏、学生外语学习动机不强、优质教育资源欠缺、教学信息化水平低下、语言扶贫思想缺失等多种因素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的发展。文章对调查结果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呼吁在语言扶贫的道路上外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少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因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存在的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帮助三少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又在民族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上加大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