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娜华 《新教师》2022,(8):41-42
<正>数学规定性知识是数学课程中的基础性知识,是约定俗成的既定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追溯知识本质,让学生了解规定性知识的内在意义与联系,让他们明白规定性知识中的“理”,在感悟和表达中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增“值”。本文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探究规定性知识的教学路径。一、知识脉络的整体梳理数学学习是要让学生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数学,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感悟本性、叩问本质,让学生了解数学规定性知识的内在道理、内在意义和内在尺度。在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掌握研究数学的方法,形成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策略。只有对数学规定性知识进行解构,探讨规定性知识的来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数学规定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学教学的课时数是各科中最多的,作业量是各科中最重的,但是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却不多,不少学生提起数学就双眉紧皱。高等数学更是让三本生感到惧怕。本文结合自己目前从事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结合三本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初识数学的“妙”与“美”,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妙”和“美”,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感悟本性、叩问本质,让学生了解数学规定性知识的内在道理、内在意义和内在尺度.在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掌握研究数学的方法,形成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策略.只有对数学规定性知识进行解构,探讨规定性知识的来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数学规定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教学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审美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作为审美对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见证“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和求真统一起来,既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只是个“人园”,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只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教学,了解数学,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数学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的效果呢?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镜头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就会发现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中“真理”的传授,却不重视数学中“美感”的挖掘,使数学教学只具备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作用,不具备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功能,导致数学教学一直“跛着脚走路”。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以数学教学中美育的融入为切入点,探索数学教学的改革之策与创新之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要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与传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数学史”、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触模数学文化之深远、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9.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弗赖登塔尔有句名言: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让学生的头脑成为知识的容器,不能让学生只做机械的而无内涵、无意义的运算操练。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必须教会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万千的社会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之,承认之,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  相似文献   

12.
陈炜 《新教师》2022,(5):50-51
<正>“问题”和“趣味”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做到“疑趣相融”,使数学课堂教学既有儿童趣味,又有数学味道,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探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驱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能促进学生经历思考过程、建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思维构建,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趣味,否则数学学习就会枯燥乏味。构建“疑趣相融”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有趣味,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我们数学老师,要以数学活动为抓手,力求探寻数学文化的内涵,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欣赏数学之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交流.同时接受人格品行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是我们数学教育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重申“数学文化”,呼吁“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就成为数学实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受限于心智发育及知识经验积累,常常出现错误。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查错、纠错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重视错题评讲的“思”“辩”“悟”,通过在错前“思”、预设错点,在错中“辩”、分析错因,在错后“悟”、反思建构等教学策略,设计错题,引导学生辨析说理、在错中辩论、探究分析错因、制订纠错对策、悟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错题反思中学习、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洛夫曾说过;“甚至对数学只有很肤浅的知识就能容易地察觉到数学的特征,这些特征,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精确性。”数学的特征如此,于是,数学“枯燥乏味、高深难学”的感觉在部分学生中便随之而产生了,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显现出缺乏兴趣、畏难怕学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首先是在对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给学生打开“生活”这扇窗,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新奇鲜活的世界,这样学生在其中就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触摸知识”了。这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要求教师注重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然…  相似文献   

17.
张惠娟 《天津教育》2023,(28):95-96
<正>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与推进,课后服务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得如火如荼,造福了广大的学生与家长,减轻了双方在学习与教育上的负担。课后服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发展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脱离课堂、课本的桎梏,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生眼中的“难题”。在不少学生看来,数学学科既枯燥又乏味,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童趣数学”课程在课后服务中的实施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开创了一种别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是怎样把数学放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也是具有“诗美”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寄养的温度的。这里的“诗美”是基于美育渗透的、让学生在发现、感受、展现和创生美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智慧发展和人文素养提升的教学构想与实践。一、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动态美”数学符号、数学运算规律等,都蕴藏着很多能够呈现美育价值的元素。信息化的融入,让数学学科教学呈现了更多的能动性和可能性,也让数学学科教学有了更多的动态之美。  相似文献   

20.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还可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画数学”。“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或者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画数学”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弥补了数学学具的一些缺点,非常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我认为在教学中“画数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