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求,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凸显了巨大的“人才鸿沟”问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支持网络、项目定位和经费方面的挑战。介绍了清华大学打造支持网络,建设“中国文化”和“国际实践”两个课堂,聚焦“研究型人才、领导型人才、工程实践人才”一体培养的“一个网络、两个课堂、三类人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践探索。提出应从战略高度推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通过理念更新、制度建设促进项目转型,并给出提升生源质量、促进学生交流和注重质量保障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多元化、复合型工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对航空航天特色高校中的工程力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航空航天特色下工程力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研判新时代航空航天行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特质,摸索与实践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互通、校企协调与共享、国际化与特色化并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培养方法,以及“新工科”背景下的立德树人新思路,从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多元化的卓越工程人才,为“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对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空航天技术及力学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对交叉学科团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组建交叉学科团队、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提出了提升交叉学科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在中原工学院低维量子物理与材料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实践。实践效果表明,“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满足全球化需求的国际化汽车人才将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提高学生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举措进行深入研究,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重大需求,依托国际组织提供的协作项目和国际竞赛为载体,补充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化沟通及资源平台,探索出汽车工程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国际化汽车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以“研”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为例,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土木类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以期为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提供借鉴。创建大师引领、产学研管协同、全球聚力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建成了“德艺双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依托大国工程,构建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时代新人,实现了时空融合、多方互动的科研育人全过程协同管理和全过程评价;创新多元融合的交通土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中国高校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现状,文章借鉴国外著名高校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融合能力本位教学方法论,优化高校研究生能力培养体系,探索高校研究生能力创新培养模式,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教学理念、课程优化、师资团队、实践渠道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前理工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北京理工大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理工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基础研究型、技术创新型、复合领军型、应用创新型四类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本研一体“3+X”机制为导向,从思政课群、数理基础、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科研实践、综合素养七个维度进行系统全面又各有侧重培养的“四类型七维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经济繁荣和“工业4.0”计划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独特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从培养理念,课程、师资与实践,就业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解析德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我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培养理念、推进“管工结合”融合发展,构建“管工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打造学科交叉教研团队,加强“管工结合”职业发展支持、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声誉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为了满足石油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地质人才的需求,在地质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在硕士生培养阶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全英文国际化培养模式和校一企一校国际化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满足了石油企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天台县”实践模式为例,通过企业搭建培养基地,高校提供创新人才与技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校—县—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最终,该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县域政府、企业与研究生培养的多赢目标,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举措和成效。结合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和结构全寿命周期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三师人才”的培养定位和“三主体、三阶段”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包括综合素质教学、专业基础教学、“三师人才”特色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及专业创新实践等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实践的实施要求和考核办法,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团队和“双师型”导师团队,基本形成了适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建设、导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构建了“知识-创新-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完善了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了导师团队协同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重在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本文结合中国石化十多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的实践,改变过去科技领军人才自然成长,从企业的角度采取集中培养、高层次专家辅导、结合企业科研项目研究、送国外考察培养国际化视野等方法,在加快领军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上作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重在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本文结合中国石化十多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的实践,改变过去科技领军人才自然成长,从企业的角度采取集中培养、高层次专家辅导、结合企业科研项目研究、送国外考察培养国际化视野等方法,在加快领军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上作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大能源战略要求开展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针对石油工程创新型国际化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已建立的国际化教育资源,系统设计了全英文授课的“钻井工程”“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等课程,开设具有鲜明国际化培养要求的教学实践,同时创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国际视野”相互作用的递进和联动式培养模式,解决了“培养什么及如何培养”的问题,丰富了石油工程国际教育模式,实现了创新型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认为部分高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待建设等现实困难。以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为例,介绍了该团队围绕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这个目标,从目标层、建设层、运行层和保障层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从汇聚一流教育资源、构建“三级两过程”研究生培养体制、实施“三二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进行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推介了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单兵式导学培养模式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交叉协同优势逐渐凸显。立足需求共振、主体协同、资源融汇、团队聚合及要素交叉五个维度,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构建了“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交叉协同”团队式“2646”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面提升了农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立,标志着工程对医学的支撑已经从早期的“医工交叉”“医工结合”的层次步入了“医工融合”的阶段.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健康中国2030”,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的国际化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探讨了一种来源于研究型农业大学农科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SIR模式。该模式是指由一位研究生导师为首,导师的助理教师为辅,研究生为骨干,本科生为基础组成教研团队,团队兼有“学习(Study)”、“研究(Research)”、“沟通(Intercommunicate)”三项功能。文章分析了SIR模式构建的意义、作用和理论依据,并将该模式与较为成功的同类其他三种模式模式作以比较,分析了其共性和特性,丰富了农业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网络》2008,(4):53-53
本科教育方面,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六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工程”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研究生教育方面,教育部推出了研究生创新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