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握好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学理性是思政课的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学理性支撑政治性,通过政治性引领学理性,实现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讲好道理诸多必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既是思政课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在讲道理过程中,必须首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话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对高校思政课的学理性阐释较多。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关系,对高校思政课学理性给出例证,并提出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悉思政课教材、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等增强思政课学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依旧存在理论性弱化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形,文章围绕"用学术讲政治"理念,通过阐述这一理念的内涵以及将这一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与学理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首先应当准确理解政治性、学理性的内涵与要求。其次必须明确二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方向上坚持以政治性为目的和以学理性为手段的统一,在形式上坚持政治一元化和学理多元化的统一。最后要探索推动二者相统一的方法与现实途径,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回应当前高校学生学习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首要方法论。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妥善处理好政治性和学理性、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理论和现实、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妥善处理这四对关系,才能行之有效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历史合法性的认同,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党的百年奋斗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正确认识其内在的价值,同时要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始终贯穿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等基本原则,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用好比喻说理应坚持政治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学理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精准性和情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典型性比喻说理,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之“术”;善用鲜活性语言艺术,阐明思政课育人之“道”;塑造生动形象的场域,拓展思政课理论之“学”。  相似文献   

9.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是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则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正确区分政治性和学理性,坚持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以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各高校在实践中基于自身特点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由于其独特属性及突出地位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专题+故事"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对"八个统一"的实践回应。原理课采用"专题+故事"型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适度性和适切性等的统一,在实践中的整体推进需要积极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的作用,要着力突出教学监督与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史料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方式.选择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发展方向的史料,阐释教材重难点,直面大学生思想困惑,一方面能增强纲要课教学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能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更加符合00后学生的接受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相信史料的真实性,引导学生史料探究方向,帮助学生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史料的能力,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  相似文献   

12.
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和环境创优,是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特点,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以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教师“课堂失语”一度被认为是“抽象空洞”话语内容、“落后单一”话语平台、“灌输式”话语模式导致的结果。在身份理论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课堂失语”是其话语与身份特征相背离的应然结果。破解这一困境,提高思政课教师话语效能,需思政课教师以“政治性”话语突破价值引领窘境,稳抓课堂话语“方向盘”,以“学理性”话语突破知识传授藩篱,夯实课堂话语“压舱石”,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话语突破能力提升瓶颈,用好课堂话语“总标尺”。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降且来势凶猛,迅速向全国蔓延。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思政课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特殊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八个相统一",对我们思考当前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着力、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两者要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探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坚定自身政治信仰、充实理论功底,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旨归说,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影响,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劳动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融入原则,秉持政治性与学理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全面性与针对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注重教学内容挖掘与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多种举措协同并进,确保习近平劳动观真正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可以理解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对对偶范畴.其中,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思政课课程边界维度的对偶范畴,阐释着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属性、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立场原则.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教师把握对偶范畴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思政课的课程边界,通过"两拓两强"即拓宽研究视域、拓展学科视野、增强阵地意识、强化实效意识,实现课程边界维度对偶范畴的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教学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教学建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8月10日-11日,由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研讨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纲要"课和"概论"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蕴含多种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运用的主要教育方法。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内涵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分析二者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探究高校思政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握好两者之间度的界限,传承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对深化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理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