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接班人,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1.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缺失道德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共同的生活中,必须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从总体上看,学生的道德生活还是比较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乏道德失范现象,最典型的表现是偷盗。特别是寄宿生中,经常发现他们的书籍、生活用品等被别人窃为己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搞得寝室人人自危,生活不得…  相似文献   

2.
考察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他们的道德知识并不贫乏,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多少缺乏文明礼貌与良好的行为规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也多少缺乏责任感。“道德缺失症”是时下青少年最可怕的流行病,它比文化缺失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语     
<正>当下课堂生活时有缺失或背离道德意蕴的表现,如课堂的道德教育窄化为知识教学,教师迎合社会功利要求而缺失价值教育,学生利己观较强而偏离主流价值观,教学拔高成才期望而缺乏思想方法的观照等,课堂生活需要回归本真并增添时代的道德元素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道家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以巨大的帮助和指导.在实际学生工作中我们可以亦儒亦道,充分运用儒家思想培养大学生儒雅之气,建立起温文尔雅的大学生气质;积极利用道家思想陶冶学生性情,从容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实际学生工作中的交融共济,使大学生更好地立业成人,在社会中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5.
在《共产主义道德概论》的绪论和第一章讲授后,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运用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两节课时间进行了教学.在课堂上,许多同学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我组织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参加讨论.有的同学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人讲共产主义道德,人们也求上进也遵守一些社会公德;我们天天讲共产主义道德,可也有贪污盗窃,甚至犯罪,共产主义道德讲不讲差不多.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正经历着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和冲突。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更新教育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纷繁的社会生活。通过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注重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层次性,以提高学生行为选择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师和父母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教育者的道德立场、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在许多方面让学生不理解或产生逆反心理。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教育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游戏机、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对当前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重视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给儿童关于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学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邹仪 《现代语文》2006,(6):9-10
语文教学有双重任务:一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各类学校中都存在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表现往往也差,最差的学生无法毕业或升学,有的成为社会包袱,有的成为“问题少年”,甚至危害社会。在课堂上他们有的静不下来,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的烦躁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有的漫不经心,健忘,不守纪律,由于疏忽常出差错;还有的好打架滋事,情绪不稳,人际关系不良。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过去我们总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当的结果,是父母与学校不合作、环境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我们总希望通过思想教育来转化,但往往事与愿违,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生存的需要,正悄悄地促使着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交往观念上,由依从性向独立性发展;在交往行为上,由纵深进展向横向扩展过渡。尽管人际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之中,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人际关系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道德要求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不…  相似文献   

12.
周娉 《林区教学》2023,(3):7-10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关键问题,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难以驾驭的教学难点。回到原点,阐释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的本质根基;回顾党史,梳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的思想发展;回应质疑,破解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的学生困惑,是讲好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3.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内容往往是意识层面与思想层面的。但是,它关联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感性认知。所以,教学中应该借助有效的情境使抽象与具象之间进行过渡。情境教学法能够生动地呈现知识,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得到优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境界一般是指与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相联系的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操的状况及水平,是对道德生活的一种觉悟程度,是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征。社会主义道德境界是基于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觉悟程度及其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条件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必然反映,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互动结果的道德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强调,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道德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当中并最终为了人的生活的,那么,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的。道德生活叙事作为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对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校园有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或学习成绩落后,或物质生活贫困,或感情上的缺失者,或体质瘦弱、身材矮小甚至肢体残疾。他们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家庭发生变故,感情有所缺失,心理素质脆弱;有的交际能力弱,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身体单薄、个头矮小,有时会受到身体强壮学生的欺侮;有的存在生理上的缺陷或残疾.经常被同伴嘲笑、议论……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办好教育,要建设和谐校冈.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正如恩格斯在分析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同的道德类型及其表现形态之后说的:“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表明道德建设对我们这个社会至关重要。要搞好道德建设,就必须澄清以下五个基本问题:德治并不一定比法治重要,德治必须跟法治结合起来;观察道德并不等于现实道德,观念道德要转化为现实道德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道德进步,离开了道德教化,经济发展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道德堕落的罪恶渊薮,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将经济与道德统一起来;道德并不能最终制导权力,在一个权力本位社会里,伦理道德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权力的帮凶;道德与知识需要结合,无论以道德代替知识,还是以知识代替道德,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知识与道德有机融合,才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一致性比较高,思想状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应做到: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理性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部管理,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建立强大德育网络:深化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改革;丰富学生的化生活,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诚信品质如何,事关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对他们诚信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