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有利于掌握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以把课本中附录Ⅲ的部分内容用口诀来快速记忆:钾、钠、铵盐都可溶(横看),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相似文献   

2.
探究酸是强酸还是弱酸,碱是强碱还是弱碱,实质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或强碱),部分电离即为弱酸(或弱碱).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酸(或碱)的性质差异.常用的实验方法有:1.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酸(或碱)溶液的导电性;2.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或某酸的强碱盐溶液,测定pH;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或某碱的强酸  相似文献   

3.
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中共有21个地方标有“-”,“-”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现用溶解性表中的符号表述,有不少与实际问题不符,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引入了离子组合、相应物质的概念,概括出了溶解性表中的符号条件.分别从时间变化和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了离子组合的相应物质,将其分为符合符号条件和不符合符号条件两类.叙述了相应物质符号的合理表述.从变化的角度编制了适用于教师参考的动态溶解性表,并叙述了动态溶解性表在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变化的观点分析了溶解性表的内涵及其应用状况,指出了现用溶解性表使用状况的不合理性.针对使用溶解性表的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对溶解性表进行了分级编排和呈现.利用新溶解性表中的结论,分析了教材中存在的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新溶解性表中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课本上的“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对写复分解反应,是有其参考价值的。但由于它不够完整,也不够准确,其使用价值较为有限。说它不够完整,是因为:1.它只表现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而不表明在酸、碱溶液中能否溶解。而复分解反应往往是在酸、碱溶液中进行的。如果机械搬用复分解反应进行完全的条件,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类型之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涉及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知识较多,因而了解其常见的判断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是指它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同样,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是指它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物质的氧化能力、还原能力的大小不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而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如  相似文献   

9.
对物质的溶解度作定量的讨论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合理地理解和探讨物质的溶解性,却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吕·查德里原理,平衡体系的移动方向是受热量和压力影响的。在溶液中,对产生离子的物质来说,例如盐MX,平衡关系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初中化学下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下面简称"该表")前置教学,让学生利用"该表"系统地学习离子符号,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和氧化物类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及分类,复分解反应的书写,甚至上升到酸、碱、盐反应的各类中考题型的解法,使"该表"成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许多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这除了需根据酸的通性、碱的通性进行分析之外,还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认识,考虑反应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时还应分析反应物的某些特殊性。就中学化学而言,主要有20种物质,现作一小结. 1.金属单质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相似文献   

12.
一、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应首先根据化合价升降,找出  相似文献   

13.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主要由物质本身的结构和组成决定,同时受到温度、浓度、酸碱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的因素虽然较多,也较复杂,但是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判断。  相似文献   

14.
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为氧化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为还原性。要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就要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入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多个途径进行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熟练的掌握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对于学生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如图1)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6.
一、掌握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碱的通性,能由它们的性质推断相关的用途或由用途了解性质,能根据物质问的相互反应关系及伴随的现象推断物质等。二、内容辅导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比较(见表1)。2.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比较(见表2)。3.酸、碱通性的比较(见表3)。表1盐酸和硫酸的比较三、典型题分析例1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H。SO。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氢气(B)H氧化碳(C)氨气(D)氧气解析干燥剂与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一定要相似,即酸性物质只能用酸性物质做干…  相似文献   

17.
陈杰 《新高考》2009,(12):39-39
一般我们提到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往往想到的是金属铝以及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等,其实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物质也能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会物质的分类是探究物质具有酸碱性的基础在物质的分类中,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把溶液的pH>7的称为碱性溶液,把溶液的pH<7的称为酸性溶液。因为pH=-lgc(H~+),K_w=c(H~+)·c(OH~-),因此溶液的酸碱性与物质在水在能电离出H~+  相似文献   

19.
考测点导航本部分内容需掌握和运用: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运用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解决物质推断、制备、鉴别等问题;运用金属活动顺序比较金属的活动性,设计相应的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学习中,常常需要根据强酸与弱酸的一些性质进行有关的判断和推断.强酸与弱酸(或强碱、弱碱)的比较,属于高考的热点,掌握强弱的比较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