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学前儿童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基于当前学前儿童的发展,从生活规律、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环境方面分析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捕捉和利用儿童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渗透,养成良好习惯是儿童拥有美好未来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是指从小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使其言行举止规范化的教育。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养成。我国自古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品德训养,古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其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品德训练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早在先秦时期,《周易·蒙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即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幼儿正处于形成个性、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一生的行为处世。对如何在幼儿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世红 《今日教育》2006,(12):40-40
学前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但许多儿童在家里娇生惯养,入园前养成了挑食、贪玩、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低碳生活教育的课程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寻求自救的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教育正是构筑儿童低碳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低碳生活教育课程化必须遵循生活化、活动化与叙事化原则,通过环境熏染、榜样示范、叙事交流与科学探索等方法,让学前儿童了解低碳生活对于自身、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树立低碳生活的积极态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实施养成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关于学习、卫生、睡眠、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幼儿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共育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毫不客气地说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的好坏又直接受到生活习惯好坏的制约。因此,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一生受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琐事做起,把小事、琐事做好做细,养成自己事自己完成,该我做的事认真去做的好行为、好习惯。1.1从“玩…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应该把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作用。良好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探讨了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社会关注等问题,揭示幼儿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对于研究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是儿童玩耍、学习、生活的场所,幼儿园所处环境及幼儿园教室内外环境都对幼儿教育及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常规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幼儿一些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从幼儿身边小事出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小学阶段开设科学学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亲身去实践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享受科学知识带给自身的乐趣,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往教学方式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校园,无法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国家德育课程。本文从“课内帮助学生搭建好通向形成好习惯的阶梯”“课外发挥好家庭、社会环境的渗透功能”两个维度,结合叶圣陶教育思想探索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儿童接触社会,溶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行为习惯养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幼儿生活习惯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参与,我们应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相似文献   

15.
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各不相同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的。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谢敏 《考试周刊》2013,(89):188-188
在日常生活管理中,应通过一些训练使幼儿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会大大减少老师的管理工作量。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必须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与目的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缘起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  相似文献   

19.
从饮食营养、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等方面比较男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体质男大学生在饮食、睡眠和体育锻炼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质好的男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好于体质差的男大学生.建议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诗弦 《教师博览》2006,(2):14-14
因为学习幼儿教育课程的需要.我有幸到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实习两个星期。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澳大利亚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