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引有些学生张口“没啥可写”,闭口“没啥可写”;勉强写出,也是瞎编、乱造、抄袭,索然无味。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天,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相似文献   

2.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有些课文文字浅显,明白易懂,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浅文”。对“浅文”,学生常感到没啥学头,教师常感到没啥教头。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教起来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佳。然而,这类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又较大,因此,如何教学这类课文,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引同学们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的主编王浴海老师回答得好:“学生感到没啥可写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美妙瞬间,致使作文成功机遇常常失之交臂。”正是: 用心当眼抓刹那,时时处处闪火花。事实总是胜雄辩,何不尝试抓一抓!  相似文献   

5.
王志海 《语文知识》2000,(12):45-47
一个教语文的老教师说:“学习逻辑没啥用。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像推理呀,三段论呀,学得多了真是没啥用。”学习逻辑真是没啥用吗?这位老师一张口就犯了不少逻辑错误:第一、“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与“学习逻辑没啥用”是两个矛盾的判断句,思维的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第二、“推理”和“三段论”这两个概念是相容关系,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他违  相似文献   

6.
升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学生每学期都要写作文。当问道:“你们喜欢作文吗?”“是老师留的。”“测试要考呀。”“生活单调,没啥可写。”……回答的结果都是被动地作文。大多数学生觉得要写一篇好作文,尤其是在刊物上发表的作文,真是难于上太空。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学生便头痛。问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兴趣”,“没啥好写”,“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写不出)”等。如何解决这些作文难题,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剪裁与组合     
主持人:学写作文的第一阶段,最大的困难往往是感到“没啥可写”,练习了一些时候,学会搜集素材了,“没啥可写”的问题自然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写作议论文是学生畏难情绪的交汇点。“作文难写”,“作文没啥可写”,“议论文最不容易写……”许多学生这样叹苦经。在有限的语文教学课时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以《药》的教学为例,谈作文兴趣激励的几个步骤:一、先“口头”,后“笔头”.激发写作兴趣可能有人要质疑,学生还有不会“说”的吗?这个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统而言之,就是“不会写”、“没啥写”。如何解决“不会写”和“没啥写”的问题。我认为:第一要抓好基础教学,就是以教材的习作例文为主要途径,教给学生一般的、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能帮助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采取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作文教学的契机,归纳起来可分三个方面。其一,钻研教材,发现契机,加以生发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平时我跟学生谈到习作,不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都觉得害怕习作,都感到习作时常常是“没啥可写”“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当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多让他们亲身实践、体验,去获取各方面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曹津源 《新读写》2013,(12):36-38
“没啥写”“写不好”是中学生言及写作时常有的叹息语。“没啥写”说的是素材枯竭,无米为炊;“写不好”则是说手法老套,言而无味。走出写作封闭式的“围城”,建立并优化开放性作文系统,是中学生走出上述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开掘”“开拓”“开发”则是达到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是最能反映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文体,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方式虽然年年花样翻新,但要求议论则几乎是一以贯之。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循此导向,无不注力于议论文的教学与训练。然而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却常常令人沮丧;议论文题一出,疾首蹩眉者有之,拄颇观望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问其究竟,则异口同声:“没啥可写的!”怎样改变议论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状?我想不妨在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发散思维上下功夫。中学生之所以“没啥可写”,常常是思维局限于中心论点上扩展不开,当然也就没有几句话可说。…  相似文献   

15.
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写”已成为大多数初中学生的普遍情况。其原因何在?下面试从心理上作一浅析。  首先是心理障碍。专家们较一致的看法是:心理障碍表现的前三位是厌学、交往困惑和考试焦虑。其中讨厌或厌倦作文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心理状况一般是:我不行→没啥写→不想写→再想想→真没啥写→我不行。这样就行成了缺乏自信心的心理定势,一遇到作文,其整个思维活动就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转。  其次,人际关系不良,交往狭窄。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告别旧“环境”,到了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就感觉到身边没有令个人激动…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有“写不出”与“没啥写”的慨叹。说明它们已经成为学生写作进步的重大的障碍。因此,思考、研究并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热情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以观察和思考能力为基础的,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却往往是不自觉地忽略了后者,片面强调写作能力的训练。结果、虽然下了很大功夫,学生却总觉得“没啥可写的”,勉强成篇的东西,也是空洞干瘪的。实际上,学生们并不是没有生活可写,问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写作训练之间缺少一道“桥”。这“桥”就是从生活中提取题材的能力,也就是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项具有创造性﹑艰苦性的脑力活动过程,每当上作文课的时候,师生间共同存在一个“愁”字。教师愁着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无可奈何;学生愁着没啥可写而唉声叹气。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  相似文献   

19.
说“切题”     
“切题”说来没啥稀奇,不过是切合题意而已。  相似文献   

20.
李毓林 《考试周刊》2010,(21):58-58
作文课上老师出了题目,讲了要求,让学生开始写时.一些学生口咬笔杆,双手托腮,木然而坐。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写,他们就会面有难色地回答:“没啥可写。”一些学生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可是拿来一看“材料一大片,中心看不见”,这是由于学生取材能力差而造成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取材能力呢?我的做法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