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扣教材却不囿于文本,依托文本适度向生活开放,将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小语命题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反思感悟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总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了隔膜,严重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为了消除“距离”,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借助课内外衔接,和其他学科整合,将狭小的语时空通向广阔的语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  相似文献   

4.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情境如伺创设、学习方式如何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尤为突出。究其根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准确解读,“失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生活,努力探索“活化”文本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芳 《江西教育》2006,(11):22-22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情,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一、将文本内容开拓成“丰厚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语文文本内容的开拓与建设,使每一篇课文成为对学生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丰厚沃土。使教材文本由“薄”变“厚”、由“静”变“动”,融入学生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自主感悟,从而成为文本“创造者”、“享受者”。  相似文献   

8.
“多维解读、立体构建”是分析教材的关键。“多维解读”指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从作者、文本、编者、儿童、生活五个维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感知不同视角下文本的不同侧重点。“立体构建”指基于多维解读,对不同维度下文本的侧重点进行整体建构。教材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内容,还应从书本知识走向生活实践,既要看到文本的人文内涵,还要看到文本的语用价值实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关注“人文关怀”需从解读教材文本着手,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现状、心灵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开放性建设性解读教材、使用教材,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从教学内容看,变文本内容为专题内容,能真正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文本变为专题,需要一个解读文本、取舍文本、重组文本甚至创造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教师必须深入文本,并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更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所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所用教材大多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全国组编本)。这本由徐中玉、钱谷融两位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影响是很大的。我曾使用这本教材为成人教育班次讲授“大学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对这本教材萌生了一些想法,提出来供  相似文献   

12.
曹明海 《小学语文》2008,(11):10-11
尊重教材文本,切实把握教材文本,发掘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根据教学实际要对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做些取舍与整合,但是不可抛开教材文本的内容资源而“在碗外找饭吃”,背离教材而另搞一套。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漠视教材,架空教材,抛开教材文本的教学资源,把教材文本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摆设”而随意拓展与发挥的教学行为,只能导致教材文本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材文本和生活世界的重要纽带,议题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发挥着导向作用。基于思政课的特殊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议题的标识性特点等因素,教材文本解读理应成为议题设计的根基。课标议题的特点为议题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教材文本解读的议题设计可从单元主题的统摄、教学框“题”的破解、文本脉络的理顺、教材内蕴的挖掘四个维度入手,有利于防止议题式教学“浮于理念、流于形式”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4.
张贯之 《高教研究》2005,21(2):56-63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思想交流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主张“阅读世界这本大书”,卢梭认为“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无数有名的作家更是反复强调“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从而观察人生,读懂生活。因此,阅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为观察、考核、阅世、  相似文献   

15.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人教版)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教学应做到“兴趣先导,教学跟上,寓教于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它并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殷惠 《小学语文》2007,(5):63-63
一、走进文本,感悟教材美 语文课堂如何设计,首先教师要关注文本,发现教材的内在美。文本是个“丛林”,茂盛幽深,它神秘地诱惑着我们去探险,去走进它的深处。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个“披荆斩棘”的过程。你在丛林中走得多深,学生跟随的脚步就有多远。你“开辟”的路有多清晰,学生走得就有多轻松。走在文本的“密林”中.教师是个引路人,应走在最前面。  相似文献   

17.
语要“用教材教”,教材内容自然成了语课堂主要的教学内容。选型的教材,单篇选内容自然也成为语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师生依照“为我所用”,共同商定教学内容,势必要对选内容进行取舍,尤其是讲究“出彩”的公开课,教材取舍更为个性化,更加大胆,这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当前有些公开课却游离课,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就要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和个性化使用.注重教材文本价值多元化开掘,追求教材文本价值最大化,并从“我”和“我的学生”的角度,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个性化使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材的呈现模式是与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密切联系的,必然导致教材的封闭性,缺乏活力,给师生有效开发课程的空间太小太窄,不适应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时代需求。因此要通过以下方式个性地构建教材,以给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一是构建有障碍的“不完形”对话文本,激发思维的兴趣;二是构建缺结论的“不完形”对话文本;三是构建无结尾的“不完形”对话文本,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四是构建“不完形”主题单元对话文本,拓展思维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以培养“搞笑”能力为目标的培训班,培训班的上课内容之一就是狂背“搞笑”教材。这本教材可是内部资料啊,很保密的。我本来不想“献丑”,无奈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公开其中一部分吧,你们看了以后,不可以传给其他人看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