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文学史》中评论张养浩散曲的某些观点不同看法,郑说张的散曲是“一般老官僚所作的散曲,大都是……不痛不痒的自夸恬退的东西”,是从“是从浅薄的情绪里出发的歌曲,自然不会是高明的”,而张养浩其人,则“完全是一个出世的无容心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了。”本文认为这种批评是片面的,表象的,作者综合张养浩一生,并从他的论文,散曲实际出发,提出相反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张养浩是元代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散文、散曲家.他的耿耿风骨、高尚情操、关心民瘼、竭诚为民、对历史进行深沉思考的种种言行表现与思想结晶,无不能从其诗文散曲中找到生动的描写.因而,在各种鉴赏张养浩作品的文字中,也莫不联系他高尚的人品与官品——他那直言忤君的硬  相似文献   

3.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他题材广泛的杂剧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向封建制度发起了直接正面的挑战。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他的以《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代表的一些散曲看到他与封建社会进和的曲折的嬉皮士式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元代已知姓名的二百多位散曲作家中,张养浩是在散曲数量上仅次于张可久、乔吉並有别集传世的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元散曲爱好者都是从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知道其作者张养浩的,至于他还有哪些散曲,思想内容如何?有什么创作特点等等,则了解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其散曲作一粗浅论述。翻开《元史·张养浩传》,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不仅是元代,而且是整个封建社会少有的好官。他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义行,好学不倦,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  相似文献   

5.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后期重要的散曲家。他一生宦海沉浮,屡次遭贬辞官,与人民较接近。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天历二年,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途中作九首散曲,很能代表他的思想,是他一生目击了人民的苦难之后,从历史的高度对百姓生活高度概括的反映。而九首中又以·潼关怀古》为最精辟、最深刻、最感人。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散曲。一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气势磅礴、开阔雄伟的场景。山:华山。河:黄河。表里:内外。潼关正位于这内…  相似文献   

6.
张养浩是一位恪守儒家思想道德的散曲作家,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方面有许多过人之处,而且艺术成就较高。  相似文献   

7.
咏史怀古是元散曲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全元散曲》中,除《吊古》、《项羽自刎》、《禄山谋反》等套曲外,另有小令近二百首。在该书约二百位知名姓的散曲作者中,约有四十人留下了咏史怀古题材的作品。这些散曲作品内容厚实,感情浓烈,寓意深刻,比起大量描写男女风情、纵酒归隐的散曲作品来,它严肃、尖锐,更具政治色彩和时代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散曲思想内容的深度和高度。咏史怀古题材的元散曲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那些直接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如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越调]凭阑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8.
杨漾 《语文知识》2014,(11):76-77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他题材广泛的杂剧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向封建制度发起了直接正面的挑战。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他的以《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代表的一些散曲看到他与封建社会进行的曲折的嬉皮士式的斗争。对于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不伏老》是关汉卿放荡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散曲是表现他不畏艰险、顽强从事杂剧事业的坚定誓言。其实它有着更深的意蕴。的确,《不伏老》几乎字字不离花柳,句句不少风流,乍看起来确实像风流浪子久历烟花风月的自供。毋庸讳言,关汉卿生…  相似文献   

10.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元史·张养浩传》)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所写。在诗中,他以古喻今,从而赋予了这首怀古之作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它的北面是浊浪滔天的黄河,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这里谷深崖绝,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察洪流,无不心惊  相似文献   

11.
一曲【折桂令】《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奠定了张养浩在元代曲坛上的地位。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评云;“此词称赏者众。”并取之为定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亦称其中“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上下,天地安排”为“景中壮语”。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更以议论之精辟及其对老百姓疾苦的同情,大大地提高了张养浩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散曲史以及文学作品选中,都必然要讲到他的这只曲子。此曲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好教材。张养浩在散曲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其散曲创作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养浩是元代颇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他的怀古咏史,忧国忧民之作雄视曲界,歌吟田园山水的曲作也不乏杰作精品,但较少被关注,本试从写景艺术的角度探讨其成就,展示其独到的审美情趣及深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重难点确定]本单元教学要求:对所选作品,力求熟读成诵,读出感情,理解主旨,品赏韵味,从而初步培养阅读古代诗词曲的兴趣与赏析能力。本课包括我国古代诗歌的四种体裁:初唐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入北来苏武的双调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元代前期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和元代后期张养浩的散曲灿坡羊·撞关怀古人诗词在前几册中已经学过,应巩固并进一步掌握。而散曲是本册初学,应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掌握散曲知识。根据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散曲以情爱作品为主,他崇尚爱情向往田园生活,但他也忧愤疾厉充斥着叛逆。这与元代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还根基于其骨髓里的叛逆因子。本论文通过对关汉卿散曲中部分作品的解读来论述其散曲中的叛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这样一条法律:“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有一天,因为楚王急着召见太子,太子立刻乘着马车进殿。由于天刚下过大雨,庭院中积水较多,太子的马车一直冲到卯门。一名守卫对他说:“车子不允许到这里,你这样做是违法的,赶快把车退出去。”太子傲慢地说:“大王召见我,车子不准停到这里,那庭院中没有积水我才能退出去!”守卫不客气地说:“法律上有规定,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也没有规定庭院里积水,车子就可以赶到卯门。快把车子退出去!”太子被守卫问得张口结舌。他傲慢地说:“你管不着!”又驱车直冲。守卫看到太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16.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早,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之作。他以古喻今,赋于这首怀古之作以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  相似文献   

17.
冯子振被收在《全元散曲》中的小令仅四十四首,这显然只是他全部散曲作品中的一部分。王国维《录曲余谈》说:“元初名公,喜作小令、套数,如刘仲晦秉忠、杜善夫仁杰、杨正卿果、姚牧庵燧、卢疏斋挚、冯海粟子振、贯酸斋小云石海涯等,皆称擅长,然不作杂剧……”可见子振在元初散曲中的地位,属于“名公”之一;又可见他的散曲除小令外,定还作了套数,其数量一定是可观的。只是没有作杂剧。然而,仅从这四十四首小令中,人们不难看到他的思想情趣以及他在散曲创作中的成就。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18.
在形式主义倾向较为泛滥的清代散曲创作中,厉鹗的散曲创作具有较高的成就,他不但将作词的方法带到散曲创作中,还进一步拓展了散曲的题材,从而给散曲领域带来了新的时代特点。他的散曲创作以小令为主,有较多的精品,其风格清新巧丽,隽永幽雅,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厉鹗身世的探寻及其散曲作品的剖析,探讨其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养浩是元代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为官期间,心系黎民苍生,最后殉职任上,是为“达则兼济天下”;弃官归隐期间,钟情山水,坚守节操,是为“穷则独善其身”,且“独善”也未敢忘“兼济”。这种人格和精神在他留下的大量诗文散曲中有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后文人染指把诗词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渐高雅化。少数民族散曲大家贯云石便是当时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贯云石主要通过用典、营造意境、白描三种手法的运用使散曲摆脱低俗,达到"含蓄"。杨维桢曾评价他的散曲有"蕴藉"的特点。尽观其散曲作品,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蕴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