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岷兴 《数学教学》2005,(10):10-11,3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作文,数学课却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笔者和四川省的一些老师,觉得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作文教学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关键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认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根据这个精神,我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自改,注重适时点拨,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生活底子薄,知识阅读面窄,视野不开阔。于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怒其不争”,埋怨学生不与老师配合,抑或感叹学生文化底蕴不丰厚,因而作出过激行为,以老师自认为的完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去框设学生,用立竿见影的“文本”去教学生“模拟作文”、“技巧作文”等。作文教学应是学生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过程。我们作为农村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秉持本色,重视“人”本教育,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一、求真——真知灼见,塑造自我封闭教育使学生视野偏狭,七彩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与老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思维探索创造机会,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不然,则反之。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注意五个“要”与三个“忌”。五个“要”: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接近作文,并乐于写作文。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他人优秀的作文,从语感上去感受作文的美妙;其次,还可用学生平常喜…  相似文献   

5.
“师命题——学生写——老师改”,是延续多年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作文开放性思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难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作文能力自然就难以提高。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初中阶段写了三年作文,老师改了三年作文,结果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仍然有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没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如何改变初中作文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问题之三———观念陈旧,被动作文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设计了作文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有些题目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为“奉本而作”,教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引导学生猜考试题目,让学生背现成的范文,于是不少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学生作文成了奉老师之命而作,为获取高分而作。这种“奉本作文”、“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良…  相似文献   

7.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生命     
潘敏健 《文教资料》2006,(35):117-118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见到学生捧着脑壳、咬着笔头的现象,他们面对老师的作文题苦思冥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凑。也有学生早有准备,拿出作文选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这样,一篇篇毫无生气的作文就产生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的作文是老师逼出来的,是老师逼死了学生的作文,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是有生命力作文,怎样让作文焕发生命的光彩呢?笔者认为,作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成于情感,长于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给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最难的是教出个性。但是,只有教出个性,才能学有成效,学有所得,学有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语)杨瑞华老师这次指导学生口述作文,其个性就在于:努力为学生创造“愤”、“悱”的境界,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老先生讲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由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多年来 ,作文的改革由“作文从内容入手”到“作文要有所为而作”,都是以“生活”作为作文兴趣的源头。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 ,作文的“评改”同样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切入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把握好三个“改”。一、发挥集体智慧的“评改”叶老对作文评改曾有“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的论述 ,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懒办法 ,是不负责任。其实不然 ,实践证明一节好的“评改”课 ,要比教师加…  相似文献   

11.
唐嗣洪 《课外阅读》2011,(7):292-292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具体步骤上往往是按照“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这一程序严格进行的。这种训练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程序化的作文教学,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其结果导致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畏惧感,大多学生的作文也只是为完任务而敷衍了事,作文水平怎么也不能得到提高。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写话,引导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写出来,能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作文和说话是一回事,从而消除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另外老师指导作文的程序应由以前的“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作后讲评”改为“充实生活、自由写作、互相答辩、自我完善”,让学生如实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而且会喜欢上作文。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考卷120分中,作文高达50分,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但初中生对写作文大都有“头痛感”,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常常是“唉”声一片,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他们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作文大多缺乏个性,空洞无物。那么,怎样写出个性鲜明、创意独特、文质兼美、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老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兴趣索然。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可体验和感受的情境,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个性和灵气。情境式作文教学模式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菁 《中国教师》2006,(10):43-44
作为一名有12年教龄的语文教师,令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作文形式的教学,即“怎么写”的问题,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教师总是先提出具体的写作标准、方法、要求等,再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出的方法向老师的要求靠拢,而忽视了“写什么”这个作文的源头,造成作文教学的本末倒置。于是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途径,也出现了写假话、空话、大话的不良文风,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已是作文的普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老师上作文指导课,总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这样的课,基本上是老师越俎代庖,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作文千人一面,无病呻吟,说假话、空话、大话,缺乏儿童特有的情趣。作文教学的现状使有识之士深切地感到:改革作文教学势在必行!激活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迫在眉睫!于是,诸多行家里手便纷纷发表高见,“培养创新意识”,“张扬个性,发展个性”,“怎么想就怎么写”,“抒写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心地感受生活,真切地表达情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功夫在课外”等观点如雨后春笋,见诸各种报刊。…  相似文献   

16.
作文启蒙阶段宜“放”不宜“收”董玉琴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感到头疼,老师也觉得犯愁,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得过紧,“放”得不够。所谓“放”就是放“构思”,放“个性”,放“文笔”,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所谓“收”就是“收...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作文评改,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日常作文进行评改。它包括学生自己给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也包括学生作文之间的互评。它是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思想的一种尝试。一、学生评改作文的意义及作用。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叶圣陶先生也早已指出过: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写作这个心灵外化的教学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利用作文评改来帮助学生实现“自能”呢?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修改作…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相似文献   

19.
陈万理 《现代语文》2011,(9):115-116
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许多语文老师共同的痛,其实作文何尝不是学生们共同的痛呢?然而现时的作文教学严重毁坏了作文教学生态。教师往往因抱有“高耗低产”而干脆“不耗不产”的态度,使学生厌烦作文,缺乏悟性,写作思维僵化,缺乏个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人的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作文教学作为小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益不佳,甚至呈愈来愈差的趋势,我认为,语文老师要抓实“活、真、优”三字,改进作文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