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卦序,《乾凿度》解释说 易64卦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30,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34,所以法阴也。 这就是说,《易》64卦分为上,下两篇是用以表示阴阳的。上篇30卦是用30这个数目中的奇数三表示阳,下篇34卦是用34这个数目中的偶数四表示阴。乾坤是阴阳的根本和万物的来源,上篇从乾坤两卦开始,表  相似文献   

2.
孟喜"卦气说"首次系统地将周易六十四卦与自然历法联系起来,用来表示阴阳消息和人事天事的变化过程,以二分为数理架构的时空图式与阴阳相合,却与三才体系相分离.此后的儒学家扬雄拟<周易>作<太玄>,学孟喜推卦气,统一用"阴阳坒参"表示时空图示的阴阳消长和天、地、人"三玄"的变化.因此,太玄的"三玄"和"时空"两个维度的世界图式结构是统一的,三分不仅是结构性的,还是本体性的.  相似文献   

3.
伏羲八卦,当以二进制数值度阴阳、序春秋;神农氏以八种自然现象为卦名序寒暑推移;黄帝取神农之卦名法伏羲之卦序衍为64卦,奠定了夏商周"三易"的天文学基石。《连山》继"黄帝易"用天干序日、旬月序时节创明堂九宫祀法;《归藏》取旬月之法而改为干支纪日,首创24节气"四分历"及周祭祀典;《周易》集《连山》与《归藏》,用64卦384爻序闰年白道月相,用72候序黄道晷影,用《周易》64卦名表年中置闰的月令,由此排定了19年7闰及祫禘大享的次序。《周易》64卦先天圆图也就成了一架智能天文仪或多进位制计算机。据此即可编制西周王年表及螺旋大享图。  相似文献   

4.
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是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易经》的逻辑结构是阴阳二元论并由此派生出的乾坤精神,再由乾坤两卦派生出八卦,由八卦派生六十四卦。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易经》的乾坤两卦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六十四卦的核心思想是忧患意识,并以刚柔相济、阴阳当位的易简思维来理解和化解生活中的种种隐忧和隐患。《易经》不仅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警告,也提出了解决忧患的方法。它既是提升个人生存质量的生活智慧,也是富国强兵的基本原则。《易经》是典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它不仅以阴阳二元论及其忧患意识向世人提出警示,而且以刚柔相济的易简思维贡献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的命题进行阐释,认为,《周易》阴阳二爻作为生殖器的取象,不仅在《周易》中能找到内证,也符合中国古人象喻思维的特性。阴阳二爻错综重叠而成八个不同的三画卦,三画卦两两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这正契合了老子的“三生万物”说。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是天地人三才的取象。这种三才观对古人“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而《洛书》的九宫图,也是这种三才观的推衍。  相似文献   

6.
六顺图     
夏青  乔殿强 《济南大学学报》2004,14(5):F002-F002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纵观易卦,观变于阴阳而立,阴阳和谐是易卦成为统一体的基础。大凡阴阳和谐之卦属吉卦,主承顺(六顺乃大顺);凡阴阳失衡之卦则为凶卦,主悖逆。中华先民思维的和谐性、系统性得以清晰体现。今天,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文化史上,《周易》是现存的最早的古籍之一。它对儒、造思想和民间文化产生的影响至深至巨。关于易学的起源,是民族文化寻根溯源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的阴阳六卦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解,并对中医学阴阳理论之来源、实质作了新的分析。一、六卦体系独立存在的逻辑可能对比下面两图:图一显示的是八卦体系。依一分为二的二元幂方原理,三交总能得到八个卦、六支总能得到六十四个卦。八卦的神光,笼罩天地,吸附万物,使得人们很难凌云高举,去设想非八卦的可能。然而,图二的出现,却给人以异常的启示。这里,交数与卦数的…  相似文献   

8.
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反驳了李学勤先生对数字卦说法的质疑,但楚简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而且早期出土材料中的易卦符号也都不是数字卦。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应该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而不是以时期划分为数字卦和阴阳卦。  相似文献   

9.
京房八宫卦的易学体系是在易卦六位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京房通过易卦六位与人事的搭配,构建起了卦爻六世说和世应说,八宫纯卦即为各宫的六世卦或者说上世卦.另外,关于乾宫乾卦的建候,从京房建候与积算之间的关系来看,当从卢央乾卦建甲子初爻至建己巳上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江永力主《河图》《洛书》的真实存在,而被排除在主流易学研究之外,但他的"卦变"说却极具学术价值。江永提出"以相反卦为卦变"的主张,在批评朱熹"卦变"说的基础上,构建其特色。首先,他"以相反卦为卦变",以解决彖辞中的"往来"、"上下"等问题;其次,他的"卦变"说不涉及爻辞,从而避免了爻位的"升降"问题;另外,他否认"卦变"的多源途径,主张一卦自其相反卦而来等。江永自叙其"卦变"说源自薛温其,其实继承和发展了朱震、俞琰、来知德、黄宗羲等人的"卦变"理论。他的"卦变"说虽然应验之处颇多,但仍然不能一以贯之,"以相反卦为卦变"忽略了"相对卦"的"卦变"问题;他的"卦变"说以解释彖辞为目的,有附会的嫌疑和不能"归一"的弊病;他注重彖辞的变化而忽略了爻位的升降,不符合《周易》"唯变所适"的原则。总之,江永"卦变"说能够将"相反卦为卦变"的理论臻于至善,但仍然不能解决"卦变"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的听觉属性决定了语言的线性原则,引起了符号的顺序问题。于是,就此深入探讨汉语中反义语素相连而构成的固定词序所蕴藏的深层次动因。以“上下”为代表的一类词属于空间范畴,有其经验的基础;而以“阴阳”为代表的一类词则更多地打上了文化的印迹。因此,“上下”和“阴阳”中语素排列的顺序就分别代表了人类的两种宇宙观:崇阳抑阴和重阴轻阳。此外,由于“前阳后阴”思想的影响导致反义语素在使用中的种种不对称和正反问句中肯定、否定成分的不可互换。  相似文献   

12.
儒学至少从取得独尊地位而成为官方哲学始,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和思想文化中就有了明显传播和影响。云南纳西族的阴阳观念渗透着《周易》阴阳观念的文化基因,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儒释"或"释儒"。阳明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在壮、黎、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儒学的传播影响和发展,更有广泛深刻而长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纵横家惟一一部子书《鬼谷子》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浮留存于世,日益为世人所追捧。这与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是分不开的。阴阳思想本质内涵包括阴阳是划分事物属性的标准",转圆"计谋观是其阴阳思想本质内涵的重要体现,阴道阳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明晚期的韵书《交泰韵》的入声编排有两大特点,入声阴阳两承和平入各分阴阳,反映了时音特征。本对其入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作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思想十分丰富,渗透到伦理学、养生学、宗教学等方方面面。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封建社会整体走向衰落。为了提高"阴阳"思想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推动道教的传播,全真教龙门派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从"阴阳"的含义、与"道"的关系等方面对"阴阳"思想作了细致的解读,不但使"阴阳"思想更体现出社会性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历来为学者重视,但是就这两个范畴如何由普通字眼上升为哲学范畴,学术界一直未给予重视。结合古文字和学术界目前确信传世文献考察"阴""阳"的起源,认为商周时期"阴""阳"的含义已蕴涵阴阳范畴的一些因素,但此时期阴阳仅仅是对天、地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而已,尚不具备形而上的深邃意义。后来经过古代哲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民,"阴""阳"才最终抽象为形而上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大同”、“小康”概念,始见于《礼运》。《礼运》是《礼记》第九篇,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子游讨论周礼的作用,主体部分应该是子游记录的,大概写成于战国前期。在流传过程中,大约于战国晚期掺入了阴阳五行家之言,又经后人整理而成为目前我们看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青郊杂著》入声字的体例分为"入配阴阳"和"入分阴阳",但其入声韵当处在保留喉塞尾的阶段,且入声实为入不分阴阳。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春秋繁露>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通过宇宙观、世界观的建构,通过对阴、阳,五行及其与天、人关系的充分论证,董仲舒第一次把阴阳五行予以了哲学的提升.阴、阳之转移,有互不相同的基本轨迹.因此,阴、阳之位次也不相同.通常状态下,阴与阳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时空点上俱在、并出.所以,阴阳不得俱出.阴阳之间,阴是阳之助,阳是岁之主.阳绝对尊于、高于,优越于阴.天道总以阴为权、以阳为经,并显经而隐权、先经而后权.但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别""中和"的关系.阴阳只有在中之居处才具有属于自己的开始和终结."中"是天下万物的真正归宿, "和"是天地世界所生所成的真实本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