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江河日下。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直到今天,其负面影响还时隐时现于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指示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必要性、紧迫性。诚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曾达到过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但近代却远远落后了,虽然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  相似文献   

3.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维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领先世界的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我国古代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是: 公元前6世纪前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年50%;公元前1年到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到1000年71%;公元1001年到1500年58%。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直到14世纪初叶以前,一直是数学大国,以刘徽和祖冲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家,曾经创造出许多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数学成就.但是,从14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数学逐渐衰落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发明以解析几何、微积分为代表的变量数学,接着创立了群论、非欧几何,使数学发展进入现代数学时期.中国却因明清两代改朝换代,清代的闭关政策,错过了发展近现代数学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就世界范围而言,从古代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内,教学基本上被看作一种艺术。到17世纪,这种观念和认识,因其影响之大、之广、之深从而达到顶峰,标志这一顶峰的代表性人物和理论成果,是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至19世纪,正是西欧殖民主义者用贸易和武力手段打破国界,力图将世界变成一个统一市场之时.在中国,明清统治集团,却在政治上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然而,这时的台湾,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较早向开放型经济迈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但历史进入15世纪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现象成为世界文明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为了探寻其原因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此现象我也提出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从汉唐到宋元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可是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却大大落后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仅对影响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社会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它的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为世界公认和惊叹。但是,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能在中国产生,却产生和发展于一直比中国落后的西方。这一似乎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十五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向近代科学技术迈进的途中,为何让西方人捷足先登了呢?换言之,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当然,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发生和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结构和特质上存在的许多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机制乃是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奉上一点愚虑所得。  相似文献   

12.
依据现行的高中教材,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 第二时期:工场手工业的兴盛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后); 第三时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从19世纪前后到19世纪70年代); 第四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和资本主义国际矛盾的激化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当翻开人类历史篇章人们会清楚的看到,人类的历史99%以上的时间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具有自己的文化史仅仅五、六千年,但人们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变革仅仅只有三百年左右,而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  相似文献   

14.
让人文社会科学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世界是知识经济充分展示其魅力的世界;21世纪的人类进步将更多地依靠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跟不上知识经济和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那它就将被飞速变化的时代抛在后面。而人文社会科学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究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大家的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原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16世纪传到欧洲,17世纪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它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它耐早、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因而受到全世界高度重视。其中,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25%,亚洲的70%。甘肃是马铃薯生产大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17世纪是画家创作力最旺盛的时代。高居翰在书中曾提到:"即使在世界艺术史上,欧洲19世纪以前的画坛,也都难与17世纪的中国画坛媲美。"这是一部以最浅显的方式带领读者由小见大,进而透视中国绘画本质的大书。由此,我们可以一窥中国艺术里自然与风格的复杂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育渗透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既是人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人类迄今磨难最深、遗留问题最多的一个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同物质财富增长的幅度正相关,而且同战争与军备竞争、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等危机成正相关。英国教育家弥尔顿说过:“没有学问的美德比没有美德的学问更有助于人类的幸福。”如果一个人仅有一腔爱国热情,却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来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服务,那是很可卑的;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却不用其为人民服务,而用其去伤害人民,那么其作用比不掌握科学技术更坏。日本奥姆真…  相似文献   

18.
即将来临的21世纪将是中国由人口大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具有超越意义的战略发展世纪。为迎接这样一个世纪的到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因此,科学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运用,教育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已悄悄来临,终身教育(或终生学习)、继续教育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谈谈对中国远程继续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一、远距离教育概念、远程继续教育名称的变化足以证明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能将任何事物孤立地放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之外去考察。对远程继续教育的考察也是同样道理。教育,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和示范到17世纪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其间经历了约二百万年,从班级授课制到远距离教育的兴起,却只经历了二千年,而继续教育的概念却是在本世纪60年代后期才提出,离远距离教育的兴起仅隔一百三十年。之所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素质与教育思想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角逐,实质上是科技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全靠人的智慧,因而科技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现代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科技成果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老化周期也日趋加快,这就要求现代人具有实际应用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据统计,17世纪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成倍缩短,17世纪到18世纪,人造纤维是230年,摄影技术是112年,蒸汽机是80年;18世纪到19世纪的电动机是65年,电话是56年,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虽然它奇迹般地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在世纪之交的崛起中,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仍面临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