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
基于游戏化教学理念,在中学机器人选修课中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对游戏背景、游戏机制等进行设计,并且在实验学校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实践,实验班采取游戏化教学,对照班采取常态化教学,实验后进行成就动机测量和访谈,发现实验班成就动机水平优于对照班,说明在中学机器人课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使幼儿从事的活动游戏化,是顺应幼儿喜好游戏之天性的必然要求,能够给幼儿带来浸润放松性警觉感的情境体验,并为幼儿创建最近发展区,激活其经验联结。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化"教学为游戏,是陈鹤琴提出的幼稚教育的原则之一,与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相呼应,是中国幼儿教育的本土化创举。课程游戏化既是对教学游戏化的传承,也是对教学游戏化的超越。实施课程游戏化就是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就是要赋予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的性质,让幼儿感受到心智的自由,产生丰富的"游戏性"体验;就是要聚焦幼儿生活,帮助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情景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课程游戏化的持续推进,既需要政府的规范引导与幼儿园的努力实践,也需要家园加强合作,共同建构和谐共育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4.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11)
课程游戏化以《指南》为背景,理解生活、游戏、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它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游戏,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结合开展过的几节活动,谈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游戏应摆脱独立个体,摆脱俗称对"游戏"的定义,而成为课程活动的关键。好的游戏不但具有调动气氛的作用,而且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层层渗透,帮助教师真正做到游戏教学。这时,对游戏的设计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活动,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将游戏与学习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许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1):84-87
本文对美和审美的定义和作用做适当阐述,结合课程改革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阐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实施审美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做了一定探讨,并进一步揭示了实施审美教育带来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
邢晔 《课程.教材.教法》2023,(2):49-58
基于儿童生活论域,考察童年生活变迁,我们发现:当代儿童的生活,普遍陷入了各方催逼早熟的成长困境、交往空间匮乏的发展困境、控制作为道德的精神困境。为此,需要重构“属于儿童的课程”,凸显游戏与审美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课程立意下,课程开发以儿童为本体、基点和路向,展开重建童年的行动路径:一是再构课程空间,二是重塑课程功能,三是改良课程生态。指向游戏与审美,重建自在的童年,对贯彻落实儿童发展纲要,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习缺乏目标和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网络课程概念繁多而抽象,对于学生来讲是枯燥的。游戏教育可以有效帮助高职教育摆脱此困境。 相似文献
10.
审美游戏与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二者是可以相互结合的,关键在于明晰创业教育的审美游戏特征,明确游戏的角色设定和游戏内容.创业教育与审美游戏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实际创业教育的教学中融入审美游戏的思想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中学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又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美育因素。中学书法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淑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8-61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相似文献
13.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使学生学会鉴赏语言美,领略自然美,感受社会美,体会内在美,学习和完善人格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韦忠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1):122-125
后现代课程观可以启示我们构建一个多元的、彼此关联的开放课程系统,以学生、教师、教学文本、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反思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实现创造性的探索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严红兰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3):84-86
图像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图像时代,高校美育课程应抓住机遇,顺应挑战,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人手进行教学改革,以使美育课程紧跟时代,切近现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美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著名的Ohio Stata Project,South Carolina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Saber Tooth Project 等三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计划,揭示了当前美国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师在职培训、责任制、管理者的支持、大学和中学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等特点,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强调教师合作,将课程与教学合二为一,争取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强调学生对课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语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卫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72-73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统领.在化学教学中,要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曾皓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24(3):123-124
在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站在变革第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新课程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要认真钻研和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把握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基础性,采用变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静婵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2(2):120-124
文章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师生两方面,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即注重审美取向,并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注重审美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