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分析安徽省校园手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优势包括群众基础深厚、教练员结构合理、学校硬件设施完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后备人才性别比例失调、人才输送机制不健全、教练员流动性大、奖惩机制不健全、学训矛盾突出、比赛场次不足等,并对校园手球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社会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有关社会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特点及发展的规律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了我国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体育管理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相互关系。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实践成功与不足的实例论证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建立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观;深化改革现行训练体制、加速学校化和社会化进程;完善竞赛体制、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优化体育管理体制;转变我国社会体育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竞技游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以金浦为代表的一批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但是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四川竞技游泳开始滑向低谷。2008年十月,四川省体育局甚至宣布将退出于次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典型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流失严重。建议:在外部环境上,通过“有偿训练”、合作制等形式,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吸引社会资金;实施“体教结合”;在内部环境上,利用三种杠杆促进业余游泳训练的发展,树立大人才观,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河南省竞技体育以及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 ,发现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从提高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入手 ;拓宽出口 ,打破体育运动学校的中专属性 ,拉大办校框架 ;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 ;内引外联 ,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科学、合理地使用基地建设经费 ;进一步改革竞赛体制 ,解决好比赛、输送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减少、区域分布失衡、结构不合理、国家投入收益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孽全才的培养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树立大人才观,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提高教练员的素质,提高成材率,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唯一一个以国家计划单列形式参加全运会的特殊社会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依次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体教结合\"的培育体系,吸纳社会资金,依托社会力量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改革竞赛制度,提高选材与培育的科学化水平,建立教练员培训、考核、职称评定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举重基地、体校的二、三线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竞技举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特点;省二线队伍很少,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差的边缘市县,总体竞技实力位于全国第1集团中上游水平,男子优势明显;教练员的人数、职称、学历总体合理,科研能力不强;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通、省体育学校的承启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束缚了举重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对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项目布局、培养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当前存在着学训矛盾,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以及教练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通过收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一、二、三线运动员、教练员、场地器材、竞赛管理等进行调查研究结论:走“体教结合”的道路,逐步理顺人才输送渠道,培养体育人才交流市场,大力提高教练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呈倒金字塔形的梯队结构,且学训矛盾依然严重.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拓宽长三角中小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生源基础,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十七个地市体校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专家和校长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表现为项目间的差异性、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一三线人才匮乏性和人才培养效益不高几个特点。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正处于单轨制模式到多轨制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目前后备人才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资金、普及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投入结构,积极开发竞技体育产业,重视竞技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建设等,也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竞技游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折。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游泳场馆、训练器材设施建设,拓宽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口径,打破传统训练体系的理念和机制,适当地增加各级比赛的次数,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5)
针对近年来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规模、运动项目与“体教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认为,陕西省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业余训练资源严重匮乏,投入渠道单一;三线队伍规模略呈下滑之势,“金字塔”人才流动结构失衡,选材面日趋狭窄;优势与新兴项罔的训练规模有所扩大;“体教结合”工作政策引导力度不够,政策驱动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目前我国竞技高尔夫球运动及后备人才的现状。建议:重视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在我国竞技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发挥其它培养模式在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建设中的辅助作用;推进竞技高尔夫球后备人才训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加强竞技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及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及国外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