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五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调研组五个人来自北京体院、广州体委科研室、上海市羽毛球队和静安区业余体校。在全运会期间为了作到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征求了国家羽毛球队、福建羽毛球队等一些老教练对这次调研工作的意见。因为人力有限,我们这次侧重于调研男子双打问题,其次对男子单打现状作一些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全运会决赛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和体协的240名运动员(各级别预赛的前12名)参加角逐.经过八天444场激烈争夺,60枚奖牌(金、银、铜各20枚)被21个单位分得,23个单位取得了名次。整个比赛体现了我国摔跤水平近几年有较大发展. 一、优秀运动员分布面扩大: 五届全运会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是北京、内蒙、新疆三强鼎立。这三个单位合计占有15枚金牌(北京6、内蒙5、新疆4)和221分(北京80、内蒙76、新疆65)。此次比赛,除内蒙获得7项冠军外,北京、吉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共有16个男女队,计169名优秀选手云集大会,参加角逐。这次大会的特点有三新,即:新情况、新特点、新课题。(一)新情况:大会云集了国内所有名将,水平高,打法齐,风格新。在参加运动员的总人数中,突出的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男子占46.6%,女子占66.6%。较之1981年全国比赛快攻型占33%的状况有明显上升,比各种打法明显占优势(表一),成绩也突出(见表二、三)。更可喜的是这次各队的平均年龄都小于参加37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第三届全运会冰球比赛于1976年1月16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胜利举行。这是检阅我国十年来冰球运动水平的一次盛大集会。来自祖国北方各地各条战线的冰球运动员,坚持政治挂帅,认真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冰球运动积极主动、勇猛顽强、敢打敢拚的战斗风格。通过这次比赛,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冰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18个冰球队,333名运动员,其中成年组10个队,18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0.3岁,最小的16岁;少年组8个队,150名运动员,平均年龄16.6岁,最小的13岁。这些运动员中有汉、满、  相似文献   

5.
一、短跑比赛出现令人鼓舞的好形势第四届全运会短跑项目比赛包括成年组和少年组。成年组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少年组比赛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四届全运会成年组短跑比赛是在七月预选赛之后进行的,全国短跑强手云集北京。少年短跑运动员多数人达到了少年短跑达标标准。也是各省的短跑强手。因此,四届全运会短跑比赛是我国短跑力量的大检阅。这次报名参加短跑比赛的人数见表一。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是我国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田径项目。早在1965年,我国运动员田兆钟就以16.58米的成绩进入世界前10名的行列,和当时17.03米的世界纪录仅差45厘米。正是田兆钟等一些老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功经验,以及日益改善的训练条件,使我国运动员在七十年代有了新的进展。1978年,邹振先以16.90米的成绩创造了我国和亚洲新纪录,今年他又把纪录推进到17.02米,并获今年世界田径锦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进步较快。1975年没有一人跳过1.80米。1976年杨文琴以1.83米破了全国纪录,1978年郑达真创造了1.84米新纪录,同年亚运会上又以1.88米获得冠军,创造了新纪录,今年又提高了一厘米。叶佩素跳过了1.86米居全国第二位。解放军运动员郭玉以1.82米创造全军新纪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2人达到了1.80米健将标准。说明女子跳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基础较雄厚。和第三届全运会比较,第一名的成绩提高了14厘米,前6名平均成绩提高了12厘米之多。提高的幅度较大,前6名均达到了健将标准。从两届运动会的成绩对比可看出女子跳高进步迅速。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全运会摔跤(包括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及柔道)比赛,分别于1987年10月9日至13日、11月21至29日、12月1日至4日在广州举行,历时共18天。运动员532人,争夺共46枚金牌。摔跤运动是一项接触性、攻击性、运动强度大的对抗项目,加上参加这次全运会比赛的荣誉高,各省市给予获得名次的运动员奖励丰厚,所以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自9月21日至24日,经过四天的激烈较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会上共有9名运动员打破了两项亚运会纪录,39人、4队63次打破16项全国纪录。而第三届全运会只有6人打破3项全国纪录。其中径赛成绩提高的项目又多于田赛。共有14个径赛项目的全国纪录被31人50次刷新。多年来,我国短跑和中长跑是比较后进的项目。在这次比赛中有这么多人次打破这么多的全国纪录,表明我国径赛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比赛结果充分显示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田径运动正在恢复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子铁饼在第四届全运会上以58.58米的优秀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新纪录使我国女子铁饼这一项目进入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阶段。这个项目从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以来,队伍不断扩大,运动成绩不断提高,1976年河北省的李晓惠以56.72米的成绩打破了保持十年之久的全国纪录。以后她数次破全国纪录,到1979年把纪录提高到58.76米。在这一年中有四人达到56米的奥运会报名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六人轻器械健身健美操比赛获得前8名队伍的成套音乐中的速度、乐曲数量、风格、音效等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健身健美操音乐的研究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今后健身健美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运会散打比赛搂抱摔技术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文章通过对十运会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运用摔法技术的数据统计发现,合理地运用摔法技术已成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搂抱摔技术是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录像资料,统计出搂抱摔、接腿摔及其它摔法的具体数据,将三者加以比较。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出搂抱摔中所包含的十项主要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出各项技术的优势与精华所在,从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八强比赛中男运动员的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摔法技术的使用数量随体重级别的增长而下降;87.5kg以上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差,50kg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强;各级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摔法失误情况,尤其以67.5kg级运动员最为严重;比赛中运动员普遍采用发力点多的靠身类摔法技术,而只有一个发力点的借势掀底类摔法技术运用很少。建议:训练中大级别运动员要加强抗摔能力训练,各级别运动员都要提高摔法训练质量,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失误率。  相似文献   

14.
就第八届全运会游泳比赛分析我国游泳的整体水平及各队实力,指出中国游泳存在不容乐观的一些新问题,并希望中国游泳正视现状,扬长避短,迎接挑战,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访谈、观察、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以“2005年全国珍珠球、射弩邀请赛暨民族健身操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届民运会规模及本次民族健身赛的现状研究分析,旨在对民族健身操进入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比赛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八运会女子跳马赛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八运会体操比赛的调研,认为跳马仍是中国女子体操的弱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1002-1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3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预赛中48KG级别前十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站立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明显高于跪撑技术,而跪撑技术的成功率高于站立技术;技术使用的得分比例高于失分比例;站立技术在使用次数、成功次数、得分上保持较大的一致性,而跪撑技术的使用差别非常大,主要集中在滚桥技术,其次是锁臂和反抱技术;摔跤比赛的胜利既要有高超的进攻能力,又要有具备优越的防守能力,既要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又要熟练掌握攻防反技术,同时良好的体能素质是确保比赛胜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九运会花样游泳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九运会花样游泳决赛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技术进行了现场观察 ,并将观察结果与八运会比赛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八运会后 ,我国花样游泳运动有了明显进步 ,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运动员的能力明显增强 ,自选动作变化多、速度快、力度强、幅度大 ,队形变换快而准确 ,图形变换巧妙 ,托举构思新颖独特 ,成功率高。存在着专项力量较薄弱 ,推进及游泳能力不强 ,表现控制力的规定动作质量较差 ,整套动作的技术难度不高及多样性不足、难度编排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取消先后倒地得分对散打技术发展的利弊,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2012年全国散打比赛视频摔法技术运用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取消先后倒地对摔法技术在全国比赛中运用的主要影响是:1)增加了"贴身摔法"的施技难度,"贴身摔法"在比赛中的应用率及成功率明显下降;2)取消先后倒地规则对"接招摔"影响不大,反而因"贴身摔"难以成功而致使运动员"接招摔"技术的应用率提高;3)摔法技术仍然是清晰、有效的得分手段,能大量消耗对手的体能,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