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举重运动员赛前体重控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比赛是按运动员体重级别进行的,如何科学有效的控制运动员赛前体重,同时,又不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是举重界一直关心的问题。因此,提出合理的赛前快速减体重的方法为运动员的成绩能更稳定的发挥,教练员在赛前及时了解,掌握运动员降体重后对体能的影响提出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举重竞赛是按体重的大小来分级别进行比赛,因此降体重是比赛中的关键环节,不合理的降体重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使运动能力下降,对比赛成绩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赛前快速减体重和比赛期间营养补充的方法,为运动员的成绩能更稳定地发挥,教练员在赛前及时了解、掌握运动员降体重后对体能的影响和比赛期间的营养补充,提出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减(控)体重过程的个案研究,探索减(控)体重的综合方法与措施,并观察具体的应用效果。结果提示: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训练、机能、心理、营养等诸多因素。在制定运动员的减(控)体重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多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训练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等。合理的减(控)体重计划应是在保证运动员顺利减重的同时,又能使其保持良好的体能与竞技状态,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35名男子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员通过赛前科学的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较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训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短跑训练中赛前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训练是有目的 ,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心理的稳定性。赛前的心理训练在当前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要注重对短跑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强化 ,系统地对其进行心理训练 ,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举重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大大提前.但是.我国大部分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在分龄赛和少年赛上成绩都很好,却在成人赛中不见了。这问题值得举重教练深思。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基础训练不扎实、不全面.是导致向高水平发展时受到极大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基础训练是教练员所必须重视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于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利于发挥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有利于提高少年运动员情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14.
运动员赛前降体重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长时间随运动队的调查发现 ,在重竞技运动员赛前实际降体重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它们包括不合理地设置降重目标和不适当地运用某些降重方法。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运动员赛前科学合理地降体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BTL-L-YZ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和《赛前情绪量表》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意志品质与赛前情绪关系。对重庆市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展开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意志品质与赛前情绪显著相关,且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意志品质不能有效预测赛前情绪。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8):45-46
形态选材是运动员训练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形态选材的好坏对日后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有关形态学指标测试,获取有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跳远运动员早期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体体重调节与肥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体重的调节机制包括基因、生理和行为因素。体重的体成分的稳定需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相匹配并且应保证营养平衡,肥胖通常伴随高能量消耗率。近来,在啮齿动物体内发现了一个由3个环节构成的能量平衡反馈调节机制。除极少数特例之外,大多数肥胖者血浆中的瘦素水平较高,并与脂肪组织的大小有关。然而,在肥胖者体内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调节反应(能量摄入的减少和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肥胖者对内源性的瘦素产生抵抗。人们对是否瘦素信号传导中出现的缺陷会在肥胖的发展中起作用产生极大兴趣,但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资料表明,基因与环境会影响人类倾向于肥胖的摄食行为,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会通过刺激相对于需要来说过多的能量摄入而损害体重调节机制。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郭艳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5):25-26,39
目的:观察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体重、血脂、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健身作用。实验对象:13名健康中青年妇女。运动方案:毽球运动3个月,每周5次,每次1.5-2h。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数降低,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H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TC、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腰围、腰臀比下降,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小腿围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个月毽球运动可改善中青年妇女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中青年妇女的体形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9.
20.
对青少年体重日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连市7~17岁的569名(男291名,女2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上午与下午的体重差值,男生在-0.05~0.46kg之间,其均值为0.17kg;女生在0.10~1.14kg之间,其均值为0.21kg。男、女青少年体重用餐后体重有所增加,但体重的日均值时段没有集中出现,分布相对分散。因此,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保证下午测量体重的准确性,建议制定体重测量误差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