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周国强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9-34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排斥与反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群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9,(5):117-123
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遭受社会排斥,它们并非孤立地产生着影响,而是相互交织地发挥着作用,一个方面遭受排斥还会引起其它方面遭受排斥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矫正目标发生偏离、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社会公正遭受侵害、法治社会难以实现的不利后果,使社区矫正制度的理念无法障显、功效无法发挥。为了使社区矫正制度的功效得到更大的发挥,消除或减弱社会排斥带来的不利后果.我们必须从转变观念、情感支持、物质帮助、提高技能、机会平等、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反社会排斥.这些反社会排斥的措施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有这种整体的观念才能使社区矫正制度不会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3.
4.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90-95
社区矫正是有别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个案矫正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个案工作的职业伦理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落实提供价值保证。个案工作的关系建立、会谈技术、记录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都可以在个案矫正中适当运用。社区矫正毕竟是一种刑罚执行 ,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时 ,不能违背其法律性质 ,力争做到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5.
朱梦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26(2):51-53
与外国的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相比,我国的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机构缺乏独立性,审前社会调查的采信率过高,审前社会调查取证难.评估难,矫正人员缺乏专业性。没有成立专门的审前社会调查小组等问题。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正确地作出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7.
分析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与心理困扰、排斥与不合作心态、低自我认同及异常人格与行为倾向的心理特点,指出了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中的积极作用,帮助矫正对象自主自愿接受矫正,减缓矫正对象的心理危机,提高自我认同感,以此优化社区矫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梅霞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38-4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矫正模式,已经引发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能够克服传统矫正即监禁刑的诸多弊端,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提高犯人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人民法院作为社区矫正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应加大适应社区矫正刑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田兴洪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94-100
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目标、参与主体、参与对象、参与客体、参与质量等。从参与主体上看,我国的参与模式是\"2+N\"模式,美国则是\"市场主导、社团协作\"模式。我国参与模式的优化路径包括科学设定参与目标、合理强化参与主体、适度扩大参与对象、深度落实参与客体、着力提升参与质量等。 相似文献
10.
黄洁琼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407-407
社会的发展、人本观念的深入推动了刑罚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成为发展趋势。社会工作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职业素养,开始成为社区矫正的主体之一,具有了强大的社会需要。本文对社工进入社区矫正事业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发挥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寻社区矫正事业中的社工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网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Dr.Kim- berly Young)博士继续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 相似文献
12.
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凝固僵持形态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社区成员囿于社区落后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还很难与城市社区成员作平等的交换和互动,城市扩散动能在大部分区域是薄弱的.所以,在研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时,一方面要重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互动作用,以相互开放促进发展;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农村自身发展的动能积累,不断培植和完善农村社区自发展的动能结构和运行机制,集中到一点,就是下最大的力气尽快提高农村社区人的素质.为此,1988年夏天笔者在湖南省桃源县社会调查期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社区矫正在西方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取得了广泛认同。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矫正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许多西方国家以社区服务刑的方式作为刑罚的一种加以确定。文章试对国外社区服务刑的特点及社区服务刑的意义加以概括,认为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才刚刚开始发展,不适宜直接将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刑罚单独适用,但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并据此对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何杰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1):32-34
家庭监禁作为一种中间制裁形式,通过维持矫正对象的主要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有利于重塑矫正对象的健康人格,实现刑罚个别化,避免家庭破裂,有效阻断常规监禁环境中的“交叉感染”,并能降低改造罪犯的成本。家庭监禁在我国的探索适用应注重与社区矫正结合,明确其法律地位,慎重划定适用对象,并需建立起监督规则、判前调查制度和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6.
17.
孙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3)
为借鉴各国教育在与社会需求不断适应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谱”,本文仅根据社会调查的材料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谈一些看法。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工业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社区教育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都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文章从多角度对辽宁社区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要在提高认识、加强统筹、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分区推进,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策略,发展社区教育为构建辽宁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教育教学论坛》2017,(34)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亦。"这句古语在实例中经常能得到印证,流传很久的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与邻居同伴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办丧事;再搬到集市,孟子又和同伴,模仿商人做生意;后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跟着学礼数,读经书,为成就孟子打下了基础。与彼时孟子年龄相仿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不同步,自我意识增强,但在认知上,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在情感上,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理上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但从众心理又十分明显。因此,青少年身边有一个怎样的同伴,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资料进行整合,并且结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等样本数据来探讨分析"同伴"在预防、矫正青少年犯罪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