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颜丙震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4):68-71
明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在监生的选拔、培养、职前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对于今天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借鉴历史经验和吸取教训,有必要加强对明代国子监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这同样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荣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64-70
明朝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遵奉“武治祸乱,至太平”原则的基础上,设国子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为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为其统治阶级, 在国子监中,设监规制度,对师生的品德、言行、纪律、学习等各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从而规范了古代封建教育管理体制。但到明宣统以后,由于考核体制宽松、俸禄降低、赋税繁重,致使教育质量迅速下降,国子监的教师与监生流失严重,监规制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代国子监制度的研究,学术界历来都比较重视,曾产生了若干有份量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几乎都偏重于对明代国子监的机构设置、师生来源、课堂教学、考试方法、师生待遇、日常管理等内容的考述,而对监生毕业实习的“历事制度”则往往或不著一字,或语焉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有鉴于此,本文谨裙拾有关史料,对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的梗概作一勾勒。一、历事制度的建立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官吏具体从事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建设的工作。由于当时官制来备,官吏普遍员缺,明太祖不得不经常临时下个抽调国子… 相似文献
4.
5.
明代国子监创设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建国之前.原名为国子学,后改名为国子监,是明代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它在教育管理上,对全国各级各类官学具有样板作用,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尤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代国子监在集历代教学管理经验之大成的基础上,锐意改革,探索革新,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坐监积分制与实习历事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拟就此做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杨现昌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107-109
明朝中期以后,国子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监生群体——援例监生,他们的出现是明政府财政危急的显现,也导致了国子监的衰落、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7.
方旭玲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28-33
明初国子监是明朝政府人才的储备库,为朝廷提供了很多可造之才.但随着进士科的地位上升,国子监的状况大不如从前,特别是在景泰以后,国子监衰落的步伐加快.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国家选才制度的变化、国家财政危机的影响、援例生员的加入、国子监体制的破坏、地方儒学和书院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谢和鹏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1):68-70
分析了明代家具的设计特色,并说明了明代家具对现代家具在模块化设计、材料的环保性、简约化设计、文化内涵四个方面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将中国民族特色纳入现代家具设计中,并吸取现代设计的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宛容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6(3):6-8
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高等教育中提倡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全面而发展的人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论明代国子监教学管理的几个特点东北师大王凌皓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学校必须采取各种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保证通过教学工作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如何对教与学进行科学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鞠明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150-153
荒政监察因关乎无数灾民的生命,在监察工作中尤为重要。明代在无论是报灾、勘灾、赈济等救灾环节,还是仓储、水利等备灾环节,政府都加强了监察,而且监察主体由多元趋向抚按一体,职任由单纯监察趋向监察与统领并重,监察官本身也成为被监察对象。总体而言,明代荒政监察取得了明显成效,然因后期政治腐败、吏风日下,监察官无法独善其身,故而荒政监察效果不佳。显然,澄清吏治、整顿吏风,是强化荒政监察、保证救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由科举考试进身为官的"仕途"被废除,科举制度也被彻底否定。但作为我国古代实行最久、最重要和最完备的任官制度,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重新认识和合理评价古代科举制度,同时审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对照两者之间的功过是非,对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京师同文馆和贵州大学堂为例,微观地再现了当时晚清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组织景象,从中可以发现晚清高等教育机构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和挣扎. 相似文献
14.
浅论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1):93-96
在中国近代建立的教会大学主观上有其殖民性 ,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我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活跃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构筑了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 ;承担了转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部分职能与需求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4):69-76
创建于1864年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渊源颇深。文会馆实施分斋教学,具有递升性、分科类的特点,被视为分科型大学的雏形。在教学过程中,文会馆吸收西学教材,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把握中国人学习特点,编辑出版西学课程用书,不但为教会学校使用,也为晚清新式学堂采用。文会馆秉承"完全教育"理念,重视中学与西学知识的讲授,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流向教会学校,且为清廷官办新式学堂充当西学师资。 相似文献
16.
龚丽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4-36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和一些专题研究,对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危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两个负责态度”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开端:论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6):103-107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启动,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英语教学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活动对我国近代外语外交人才培养和翻译事业贡献甚大,培养出中国近代第一批懂得西文、西艺的人才,开创了外语教育和翻译工作相结合的新局面。但是,由于英美侵略势力的控制以及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办学宗旨,京师同文馆的教育受到时代历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局限,英语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