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一个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我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实验比较多。对于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可以从选材、试剂用具、实验设计等方面,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创新,使之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实验活动的开展,以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是按照1990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在旧教材高中生物(全一册)的基础上重新改编而成的。这一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什么特色?我们又怎样利用这些特色来改进教学呢?下面谈点我们的肤浅认识。一、体系严密,编排合理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旧教材直接或间接来自初中教材的插图只有3个且仅限于植物学,而新教材来自植物学的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是按照1990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在旧教材高中生物(全一册)的基础上重新改编而成的。这一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什么特色?我们又怎样利用这些特色来改进教学呢?下面谈点我们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2003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以下简称《必修本》与2000年出版的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以下简称《试验修订本必修》)比较,共有63处修改。修改后的《必修本》教材,不但具有文字表达更精练准确,逻辑更严密,而且在删除陈旧性知识(附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中生物必修1新旧教材“科学家访谈”的访谈对象、标题、人物介绍反馈说背景、访谈内容和“我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部分的比较,突出生物科学家的优良品德,挖掘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及其相互关系,体现育人价值,助力教师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章第一节,讲述“新陈代谢与酶”时,用到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但我认为,课本上选用这个实验作为演示实验,不如选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好,其理由如下。在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课本上设定其适宜温度为35℃。许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其适宜温度为35℃?的确,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了节省课堂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使实验更可行、简约、环保,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并查阅相关资料,对人教版高中《生物》中部分学生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现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1)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表1:(2)显微镜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①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教材编排体系的形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的构建、目录内容及插图的安排、课后练习的设计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编排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材的质量和使用。笔者拟就两岸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编排体系的差异略述管见。一、两岸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两岸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见表1。编写体例是教材的编写格式,从表1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12.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物科学日新月异,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因此,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以适应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2003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以下简称《必修本》,与2000年出版的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以下简称《试验修订本必修》比较,修改后《必修本》教材第二册,增加了部分科学史,将原选修教材内容改为必修内容,删去了部分与生物学关系不大、部分大纲不做要求的内容,从而避免了教师在教学时教材和大纲不一致带来的困惑,调整了课后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共6学分,一般要求高二学生完成,有上中下三大册,分十二个单元,共六十九篇课文,体裁全面,题材广泛,有不少文章篇幅很长、难度较大,另还附有16首推荐的古诗词诵读,共涉及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六个大的专题,至少48个研习任务。相比必修教材,总体要求梯度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极为重要。基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新教材对实验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通过对新旧教材必修一实验中的插图、材料用具、实验内容细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思考,探究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方法等,以期为新教材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但是,实验方法的多变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材料用具的多样性决定了每个实验的设计不是不可变更的。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教材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实验的不足之处,对降低两实验的难度和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及如何具体改进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顺康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9(12):54-55
农村中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药品器材稀缺短少及技术的限制性等困难。高中生物教材的“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重要实验在实验时间、器材、药品、操作手法等方面可以进行改进,以降低两实验的难度和提高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刘伟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4)
高考生物考纲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本中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作用。在一轮复习中我把必修1中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对待必修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高中物理教材改革是长期酝酿的必然结果,使用过乙种本的老师,都觉得这套书编得很好。因为它把甲种本三册知识内容压缩成两册,且能保持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作为必修课本,要求所有高中学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每周三课时学完,只有在知识内容如何删减上做文章了。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肯定必修教材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两点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