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2.
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成都平原的考古最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寻找三星堆化的来龙去脉,在古蜀化的腹心地带——成都平原的成都市郊发掘出一批相当于龙山时代的古城址、夏商周时期的遗址、东周时期的船棺葬墓地,证明上古时期成都平原有悠久的化源头,而且是持续发展,最后融入中华东周秦汉明的,这是研究古蜀化渊源的重要进展。它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上游这方沃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传统的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浩翰的中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和大量的文物资源。为了了解掌握这批文物资源的线索和分布情况,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南海海岛考古项目)规划,并首先于1996年实施了“‘96西沙群岛考古调查”工作。1996年4月27日至S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海南省文体厅、中国历史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一行16人,乘海南琼海县“琼—00838号”渔轮,行程15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对西沙群岛内22个岛礁、沙洲、礁盘的陆地、水下考古的调查;共采集、发现自唐家至明清…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遗址将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寻找地下埋藏文物,到确认遗址,到构建遗址的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再到系统性有规划地开展“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工作,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相适应。通过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已较为明确,内涵特征基本清晰,分期年代与文化序列大致确定,并对聚落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区域聚落形态也有了粗略的把握。但也还存在若干缺陷与不足,为三星堆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20日和2月12日,本刊分别与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德阳市博物馆联合召开了“三星堆遗址化座谈会”,邀请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界部分专家学,就三星堆化的宣传报道、科学认识以及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等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尤其吁请学术界、新闻界高度重视三星堆研究的科学性,严肃地、认真负责地对待正在探索中的有关三星堆化的各种问题。本刊将陆续发表各位专家的发言,希望有助于增进对三星堆遗址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6.
7.
在2003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之际,筹备已久的"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星堆文明的故乡四川省德阳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距四川省会成都以北40余公里,广汉市城西约10公里的马牧河南岸,有三堆高出地面的土堆,犹如三颗星星分布在三星村的东南面。在马牧河北岸,有一高出地面,两头尖中间弯,似一弯月牙儿的地形,这就是与三星堆并称的月亮湾,它们自古就是一个整体,被当地人称为“三星伴月”。就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考察发掘,出土了震惊中外,神奇无比,魁力无穷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物,是四}!;地区目前所知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距今3000至50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19对年春,农民燕道城祖孙三人在离家不远的水沟边劳… 相似文献
9.
谈三星堆出土神树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广汉三星堆发现两个祭祀坑,出土铜材、铜人、铜面具等一批珍贵的蜀国宗教文物。学术界对铜树的性质颇有争议,笔者试从萨满教实例人手,谈谈自己的看法。二号祭祀坑发现的青铜神树在3棵以上,高者达4米以上,矮者亦在2米以上。主要结构是有一个三脚架座,挺拔直立的主干,有三层枝叶,每层枝上有立托,枝下有挂环。树枝立托上的饰物大都脱落,从林向先生《巴蜀文化新论》中的一件高度为3.9米的铜树复原图上,可以看到每层有三根树枝,每根树枝的花果托上站着一只鸟,(图一)①。在《中国青铜器全集·巴蜀》的铜树下段照片上看,青…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星堆文化旅游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比三星堆、长城、秦兵马俑等化旅游景观的开发,指明了三星堆在旅游开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有巨大潜力可挖掘,提出了建设三星堆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从三星堆文化的起源、三星堆祭礼坑的年代与功用和三星堆文化来源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外学者进行三星堆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指出国外学者在三星堆文化研究上可供国内学者借鉴和参考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证明了川西平原存在过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古国方国形成阶段的古文明中心[1],不少研究者已正式称之为“三星堆文明”。这个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原始宗教体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价值,就需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拟从部分出土文物反映的三星堆时期特殊崇拜习俗入手,对其原始宗教构成的特征作一概要的分析。一、三星堆文明几种特殊的崇拜习俗三星堆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表现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三星堆化的精神内涵和化特色可以用一个神字来概括。首先,它是神圣的;其次,它是神奇的;第三,它是神秘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三星堆化是一个神奇的化。 相似文献
16.
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人物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物造型的丰富多姿是三星堆遗址商代青铜艺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它与黄河流域殷商和西周初期的青铜艺术以动物纹样为特征①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在世界青铜艺术宝库中也独树一帜,极富个性,引起国内外艺术史论者们的关注。今《三星堆祭祀坑》②发掘报告出版发行了,公布的发掘资料有利于研究,笔者愿据此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以供进一步讨论。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报告所列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各种人物造型据笔者统计共133件③,有全身像、头像、面像、肢体残件等。艺术手法有青铜的圆雕、浮雕,黄金、玉石的接刻画等。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遗址南部新发现的六个埋藏坑,其中四个相对规整,与先前发现的两个坑具有相同的层位关系和埋藏现象,不同坑内埋藏器具残件多可彼此拼合,且新发现诸坑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基本相同,证实了这些坑都是同时的,埋藏年代在商代末期的殷墟晚期(约前1100-前1150年间)。三星堆人将因某种原因遭到损坏的神庙雕像和陈设残件收集起来,在祭祀区西南围墙一侧平整了一块场地,同时规划了具有象征意义排列的六个埋藏坑,将损坏的神庙像设等运到场地坑边,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埋藏。新的材料证明,三星堆人的宗教体系以人首鸟身的三神为中心神祗,以两棵象征太阳的大神树为宇宙背景。近百件真人大小的铜木人像,是三星堆统治集团贵族个体的代表,将自己的形象制作出来,可能是想将自己的精气灵魂依附在这些人像上,以便能够随时在神像前面服役并听候大神的召唤。三星堆埋藏坑的那些奇异的组合铜器残件,估计是放置在神像前的几件供奉用铜器,其中的顶尊鸟足铜神像可能就是转达大神意旨的小神。三星堆埋藏坑的出现时间,正是三星堆遗址走向衰落和成都金沙村遗址崛起的时间,也是商王朝衰落和周王国崛起的时间,三星堆埋藏坑应该与这些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召开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部署2005年本市宣传思想工作。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后,市委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汇报,陈良宇同志就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做好2005年本市宣传思想_丁作作了重要指示。殷一璀同志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做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