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我县地方报上选登了两篇<民情日记>,看后深有感触.第一篇是某镇党委书记的<民情日记>.事由是某村财务未公开,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认为村财务不明,拒接公章,村两委工作特别是村电网改造陷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2.
《晓凝的支教日记》之所以与众不同,除了云南的异域风情、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村民们的质朴好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作为记者的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记录者.也是一个体验者和参与者,记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让这组报道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少新闻理论将这种报道归类为体验式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在报道内容上注重过程胜过结论,强调展示一个场景、记录一段经历,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了解报道的全过程后自己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4.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改革中国社会是鲁迅毕生探索的重大课题。改革国民性的思想,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革国民性的思想"就成为我们解读鲁迅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一约翰·拉贝(JohnH.D.Rabe)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二十几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们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力保护中国难民。当时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甚至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受到保护的中国难民。他有“南京的辛德勒”1的美誉。在他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2460页《敌机飞临南京》(FeindlicheFlieg… 相似文献
6.
九九春末夏初,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东史郎日记》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作者东史郎先生专程从日本赶赴南京出席该书的首发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还特别制作了两档长达90分钟的专题... 相似文献
7.
叶坤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6):92-93
在胡适一篇日记中反映出了胡适关于图书馆的重要性、图书馆应有独立馆舍、如何保证购书质量、怎样改善藏书结构、图书馆应对馆外读者开放以及聘什么样的人当馆长等问题,反映了胡适的图书馆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淞沪抗战战略,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开战之初,甚至开战之前,中方就有改变日军作战轴心,即改日军南下为西上的战略意图。一种观点是否认中方有这种企图。其间,也有的学者取折衷态度。意见歧出,关键原因是第一手资料不足,而只能对现有史料作不同的解读。今年,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蒋介石日记》又进一步公布,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编辑同志: 读了第十一期《出版工作》刊登的《要让鲁迅先生满意》一文,深有同感。前不久,阅读《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在1004页二十二日日记中有“得到刘鞾鄂信并木刻五幅,即复”。又1007页和“人名索引”24页,也有“刘鞾鄂”名字出现,但三处“鞾”字都误排成“鞾”字了。刘鞾鄂是我叔父,早在1938年抗日救亡工作中牺牲于河南新郑,年仅26岁。叔父1936年在上海美专肄业,名暐,字鞾鄂。曾给鲁迅先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阿q正传>为例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是取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二是散体记的结构;三是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1926年10月,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XOH)建成播音。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第二年9月,古都北京也首次出现广播电台——北京广播无线电台(COPK),其筹建与开播情形,大都从当时北京影响颇大的《晨报》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经十余年努力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集中体现了鲁迅辑录、校勘古籍的成就,它不但继承了中国学术传统,而且有所发展,蔡元培先生曾盛赞“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研究鲁迅在新闻学方面的成就亦有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人仲先生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他新近出版的集其研究之大成的《从新闻学看鲁迅》一书。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起,苏州市档案馆陆续将苏州古典园林怡园、过云楼主人顾文彬(1811-1889)及其后人的档案征集进馆,其中顾文彬日记、年谱、书信、《吴郡真率会图》等颇为珍贵,弥补了馆藏档案历史文化内涵的缺憾.《过云楼日记》是顾文彬从同治九年到光绪十年(1870-1884)15年间宦游生涯与归隐故里的实录,涉及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诗词创作、怡园修造、过云楼收藏、官场活动等情形.2015年5月,《过云楼日记》由上海的文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雷锋日记》作为红色档案资源之一,具备公认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推动党史学习、开展爱国教育及资政育人的良好素材.本文基于此提出三方面红色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即加强思想层面引领,激活红色档案教育功能;优化资源集成,赋能红色档案教育素材;校内外多方育人,全方位助推红色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泰州日报》推出了“聚焦工业30强”系列报道。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组反映我市骨干工业企业的报道是以《记者住厂日记》的“形式”出现的,一改以往工业经济报道“概念 数字”的枯燥无味与“千篇一律”,视角独特,内容清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契约视角看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读者关系是图书馆诸多关系的核心。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良好的读者关系,是实现图书馆利用率最大化的关键。本文尝试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到读者关系之中,阐述信任、感知质量和忠诚度对读者关系的意义,分析心理契约对读者利用图书馆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读者关系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