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2.
探索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完善机制,进一步推进食堂的社会化改革 各高等学校应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深化食堂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切实承担起作为甲方应负的责任,不断改进对食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正确把握学校食堂属于公益性后勤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深化和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胡启立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教育来说,一个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将成为评价这个地区、这个学校综合实力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给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道家思想研究中,武内义雄认为在老子推重愚民政治这一点上,《老子》来自慎到法家学派之手。但无论是从“愚”所持有的素朴的词义出发,还是从对“民”的行为之方而言,不仅老子思想体现着对民生、民风、民主的关注,在切入点上折射着社会治理实践这一对象上民众和统治者的联系性,而且慎到的思想也无法与愚民政治进行简单的捆绑。换言之,不仅老子道家难与慎到法家进行简单的联系,而且两者根本都不存在愚民的问题。这是对武内义雄道家研究不得不重新分析和确认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至今是儒家道德一统的社会,人们对儒家道德的偏爱简直到无法形容的地步,显然这不是理性的产物.在道德问题上儒家的价值是无人能够无视的,但其价值意义最多也只能在为何道德的层面上得到定位,对如何道德方面的问题它是轻视乃至无视的;为何的方面正好为统治者的社会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如何方面的缺乏也使我们至今仍然在虚无的轨道上蜗旋;不仅如此,就是在为何道德的方面,也仅局限在人自身的范围,而没有宇宙万物的视野,其知识系统是非常狭隘的,这是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儒家道德时必须具有的自觉.  相似文献   
6.
武内义雄是日本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思想的最为代表的人物之一,其研究对日本乃至汉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道家老子的研究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认为《老子》的成书在秦汉之间,明显有法家慎到学派的影响。虽然随着新资料的出土,有些问题已经不攻自破,但研究方法本身仍然值得思考,论文就通过势、君、臣、无事概念的具体分析,来辨明老子和慎到思想关联的一个尝试,意在推动加深老子道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老子》强调"常道",慎到推重"常法",虽在"常"的坐标上形成联系,但慎到的"以道变法"却使联系变成了差异;《老子》虽然有"法"的词汇的使用,但没有法度意义上的用例;就"官长"而言,老子重在结果上的自然选择,慎到则侧重理性上的营建。文本说明,《老子》不仅不是武内义雄所说的慎到学派的作品,而是在道、道法的视野上,慎到法家的"以道变法"是居于老子道家到黄老道家之间的思想存在,这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社会的全局,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部门只有形成并保持某种秩序,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局面和发展,为此,就必须而且必然要建立社会控制系统来进行不断的调控.在德育的领域也不例外,德育的良性运行离不开调控.所谓德育调控,是指把德育反馈信号的价值鉴别情  相似文献   
9.
“荣”、“辱”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践履“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良好风尚,要坚持“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机制,进一步推进食堂的社会化改革各高等学校应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深化食堂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切实承担起作为甲方应负的责任,不断改进对食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正确把握学校食堂属于公益性后勤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深化和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