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53篇
科学研究   1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如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下的一个基础性命题,各地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很难有一个普适性治理模式。从社会治理视角出发,结合结构主义理论,以上海S村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为个案,尝试建构一个城乡结合部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通过文本梳理和田野调查发现,治理模式的选择决定于治理的结构基础和治理环境。为了真实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因时因地制宜,建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动的整体社会治理模式,治理主体轮流置换,破除条块区隔,赋权增能;治理客体双重建构,重塑城乡一体生产生活空间;治理机制联动安排,政府保障政策产出,市场提供资本供给,社会提升自治水平,构建能够真正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共同体是遵从治理规律的应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福建省日前出台《关于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办学自主权等举措,激发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5.
正音乐名人高晓松曾说:有人问我会让孩子学琴吗?我说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如果一个孩子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作为父亲,高晓松说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整体随机抽样,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5.1%、3.7%、1.3%、17.3%。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亲友死亡、与老师关系紧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被盗或丢失东西、家庭经济困难、与人打架、家庭施加学习压力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生活事件,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14.8%、13.9%、8.4%、30.0%。结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农业革命     
精确农业技术大有可为 农民们总要看看天色预测一下他们未来的收成.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多大改变.  相似文献   
110.
在陕西省在渭南市,有一位从通讯员成长起来的省优秀党报记者。他,就是《渭南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张国政。 他于1972年走出校门步入军旅。此后复员回村,不久又进了工厂。期间发表稿件百余篇,是报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的通讯员。1984年,他经考试受聘于渭南报社,此后8年一直是个“泥腿子”记者。家在农村,7亩责任田,几多辛苦。上班往返40里,无论风霜雨雪。那一天也是提前15分之多进办公室,中午仍在“爬格子”钻研获奖新闻作品。累了,水泥地板上竹帘一铺稍事歇息。他工作起来奔马一般不顾一切,一直是个很活跃的记者,常有重大报道见诸报端。1991年被省、地破格录用为新闻干部。适逢渭南日报出刊,他即担任了要闻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