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适合价值多元共生社会的德育方式是开放性的协商对话。在协商对话中,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谈话问答关系,而是基于相互承认的沟通关系;师生交往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包容的理解;德育过程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德育目标不只是简单的妥协,还要是视域融合的形成。协商对话如要顺利实施,师生都应该确立协商民主的意识,具有宽容的精神,具备协商对话的资质。为此,还要创立有利于协商对话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如要成功实施,不仅要具有合法律性,还要具有合法性。但在现实的教育改革中,合法律性追求与合法性追求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消解这种冲突的策略是确立教育改革的合法律性与合法性之间的"动态统一观",并以此调适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严从根 《中国德育》2014,(16):64-65
正前不久,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提出,"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这两条都与劳动教育相关。劳动是人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生存需求而实施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主要指向主体的心灵秩序,伦理主要指向外在的社会秩序,二者并不必然统一,妥善的做法是在道德和伦理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然而,在我国现今的德育中,道德日益凸显,伦理却日益隐退。伦理隐退的德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助长了个体自由的消逝和精神的迷惘,易导致伦理失序和共同体衰落。为了充分尊重现代道德教育的成果和消解这种道德教育带来的危机,我国要以现代伦理共同体为起点,以现代伦理人培养为目标,以人伦关系为主要化育内容,以风俗为主要化育手段,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祛道德权威化的结局。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相似文献   
16.
教学空间虽然不是私人空间,但也有隐私诉求。确立、尊重和维护教学空间隐私权是保护师生尊严、维护教学自由、促进师生卓越成长和保障教学组织正常运行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空间的隐私信息很容易被采集和传播,也更容易被再利用,从而造成不可预料的隐私侵权。甚至,“告知与许可”的法律方式和匿名化的技术处理都无法有效降低教学空间隐私风险。在信息技术时代,完全消除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几乎不太可能,但可以尽可能降低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为此,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隐私伦理观,重构科技伦理,立法确立教学空间隐私权,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加强师生隐私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中小学教师却严重缺乏公民教育的能力及其品质。为了成功实施公民教育,我们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公民教育能力。权利主体的培育能力、公共理性的培育能力、反思完善公民教育的能力等都应成为我国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公民教育能力,教师教育的重点需要从"角色规定"转向"身份认同",学校有必要成为自由民主的场域,中小学和大学有必要结成合作伙伴,进行平等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在本体上具有非结构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关系上让学习者寓于学习空间之中,在功能上致力于筹划并实现学习者生命可能性,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要放弃对空间科学化的迷恋,回归基于生活世界的学习空间;要打破学习空间的边界,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将空间权利返回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初衷是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现实中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常常脱离学校理念性文化和特色地域性资源,忽视学生需求和兴趣,既没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也未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突破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学校要立足自身办学理念设计课程框架,聚焦特色资源挖掘课程要素,以“五育”为纲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建构课程实施路径,围绕育人目标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