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者认为北齐设在并州(晋阳)之尚书省和邺京的遥遥相对。这种特殊行政体制的存在,是与北齐在邺京之外另有一个政治军事中心晋阳有关。并省与邺省在实际政务中的轻重,并非一成不变,是随政治情势的发展而定。北齐政权以军带政的特征十分明显,晋阳地处军事要冲,且是高欢鲜卑六镇军户所在地,而邺省则似乎是汉族文士们的天下。这种差别反映了北齐统治者的胡汉并抚,以武立国以文治国同时并举的治国方针。这种体制适应了二元化的政治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3.
北魏的平齐郡与平齐民是拓跋族国家发展中的特殊产物,不能视作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和社会阶级成份。它们的产生和消失,反映了北魏的统治在山东建立到巩固及对汉族上层势力从打击到拉拢的政策变化。对此,本文略取有关史料,稍加探讨,或有助于了解北魏政治之沿革。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居士是中国佛教的基础,以居士身份学习研究的律学,且称为居士戒律学。虽然小乘律学一般被视为教内秘学,但在“方便”的前提下,这条禁令对中国士大夫而言,形同虚设,熟悉戒律,甚至以律学见长的居士,历代都有。士大夫们对戒律的钻研,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见解,也是中国戒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居士律学的发展,说明佛教毕竟是社会中的宗教,佛教内部的戒律必然会跟其外部社会的各种约束规范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并促使着对方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若不从具体考察之,就会流於片面的结论。如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至两晋南北朝何缘能在中国广为传播,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阶级矛盾尖锐与社会动荡。如吕思勉先生指出,“是时沙门多有学艺也。周朗痛陈佛教之弊,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宗教文献学,顾名思义,就是整理研究有关宗教的文献所形成的学科,对象为记录宗教知识与宗教信息的一切载体。它是人文学科中一门属于基础性的交叉学科,而对宗教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寻觅古今人们的心路历程,可以晓知一种信仰意识形态是如何在社会环境影响下演变发展的,可以了解关于人的诸多重大问题上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7.
佛教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是判别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在社会中强弱兴衰的重要依据。云南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的南诏,那时除了有被称之为阿吒力教的云南地方密教教派外,已经有汉传佛教的存在。遵从“斋戎”是云南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遵戒守律的强调和汉传佛教在云南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云南汉传佛教的发展又和朝廷在该地区政治控制力和中土文化影响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佛教中禅、密二宗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点,而其共同点远过于它们彼此间的分歧。其同大异小现象要比密宗与其他诸宗间的关系来得明显。作者从佛教史上高僧的宗教实践和排列二者要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证明。  相似文献   
19.
据《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北魏时地方上对尧的祭祀要远多于其他古代帝王。其原因除黄河中下游是传说中尧活动的区域,及与禅让的政治形式、历代传统的祭祀制度等一般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北方盛行儒学、拓跋族的汉化等特殊原因相关,从而说明了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面,以及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中国佛教依一经为本,铺陈诸说,如毗昙、成实、地论、摄论各师。后来所谓中国佛教诸宗稍有改变,乃多各有主经。因此佛教学派之兴起,门户之创立,与佛经的翻译流传状况大有关系。而佛经之流传又受其本身及佛教内外诸因素的影响。如此因果相循,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脉络,故以《法华经》为例,试论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