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从2002年开始,每逢春节,本刊都会特别关注外来教师:关注他们在上海的生存状况,关注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这期,我们关注的是外来教师最关注的也是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融入上海教学?突破口在哪里? 下面是几位外来教师的现身说法和一位上海校长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外来教师在上海的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同时,这也是让外地教师了解上海教学的一个独特窗口。  相似文献   
32.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2):36-37
夸张,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有哪几种类型?它要遵循哪些规律?且让乐燎原老师为你娓娓道来——诗法指津所谓"夸张",又称"夸饰""饰言""铺张"等,是指诗词作者借助于艺术想象,有意"言过其实",即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借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夸张的艺术手法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扩大夸张即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的描述。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尽量把事物往高、大、多、快、强、长等处说。  相似文献   
33.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Z2):46-47
主持人龙吟:刚与柔,如何各尽其妙?如何各放异彩?如何相生相济?下文为你阐说诗词中刚与柔的妙境——诗法指津阳刚与阴柔,又称"壮美"与"柔美",是文艺美学中的两大审美范畴,概括了诗词的两种不同艺术风格。"壮美"犹如进行曲,其特点是意境雄浑  相似文献   
34.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12):38-39
主持人龙吟:古典诗词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何使诗歌词约义丰、情味深长?且看乐燎原老师的精彩分析——  相似文献   
35.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8):40-41
主持人龙吟:看似细枝末节,却包孕无穷意味——古诗词中对于细节的捕捉和刻画,让状物更加生动,让情思更加悠远。诗法指津一般说来,所谓"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在文学作品中,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称"有包孕的片刻",是最能诱发读者情思、拨动读者心弦的片刻。精彩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6.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0):34-35
诗法指津比拟,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比拟"包括"拟物"和"拟人"两种类型,宋代魏庆之编著的《诗人玉屑》(卷九)中录有南宋诗人杨万里关于比拟的分类阐释:"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以花比美妇人",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自然特征与本质属性,这种写作技法被称作"拟物";而  相似文献   
37.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18):34-35
主持人龙吟:卞之琳的诗作《断章》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同一个场景,换了角度去看,竟是不同的胜景。在古典诗歌的创作中,同样不乏题材相同、主旨各异的佳作。立意的不同,让诗歌的情思各各相异。诗法指津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长河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题材,不同的诗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创作出立意迥异的诗词作品。何以如此?这是因为作为特定信息的写作题材,是由若干不同的意义信息系统组成的,这些意义信息呈现出一种多维多向的放射状态。"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诗人认识视点的不同,那些本身具有丰富内涵的题材所显现出来的意蕴就会完全不同。这里先以咏"七夕"的古典诗词来说明。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这一写作题材,包涵着爱情、婚姻、离别、相思等丰富的意蕴,吸引了历代成百上千的诗人,创作出无以数计的诗词,其中不乏名篇佳作。譬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夕》:  相似文献   
38.
第一次远行是一道很好的作文训练题,好就好在这一命题既指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关注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相信,每一位中学生都会有让自己终身难忘的第一次远行(身体  相似文献   
39.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Z4):110-111
主持人龙吟:诗歌中常见"反常"之语,何故产生?效果如何?妙处何在?且看这一讲——诗法指津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事物发展是曲折多变的,而人的思想性格也是丰富复杂的。在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长歌当哭""喜极涕零"等反常现象,这类反常现象初看起来似乎很不合情理,但如果仔细地去琢磨、品味,就会发现其实是极其正常的。这种反常之中寓正常的现象,给古典诗词创作提  相似文献   
4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24):36-37
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