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主持人龙吟:诗具"理趣",便是哲理诗。上乘的哲理诗理随景现,韵致深厚——诗法指津如果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某种观点或态度,我们就称这首诗蕴涵"哲理"。寓理于景,理随景现,这是哲理诗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哲理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哲理诗中的"理",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提炼、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因此,凡是能将景物与哲理融合为一的哲理诗,往往能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2.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2):40-41
主持人龙吟:恰如书画、印章中的留白,常因丰富的想象空间而更增魅力,诗歌的创作也讲究疏密相间、浓淡妥宜,在互相映衬之中得到完美的表达。诗法指津疏密相间,是古典诗词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疏",是指诗词作品中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小,即从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少、简、分散;所谓"密",是指诗词作品中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大,即从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多、繁、集中。  相似文献   
43.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10):38-39
主持人龙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短小精悍的诗词作品中,不乏大主题、大创作。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的精神,是历代优秀诗家词人孜孜以求的目标。诗法指津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文固要字字句句受命于主脑,而主脑有纯驳、平陂、高下之不同,若非慎辨而去取之,则差若毫厘,  相似文献   
44.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Z4):96-97
主持人龙吟:古语云,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诗词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有时还会感受到时代的强音。盛世而靡歌,乱世出哀音,一首诗、一阙词,有时就道尽了个人的是非成败、朝代的兴衰更替。诗法指津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因为古典诗词作品往往表现作者的情怀、志趣,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以及个性有关,所以要"知其人",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又因为古典诗词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与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密切相关,所以要"论其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或情感内涵。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评价,不能不去了  相似文献   
45.
46.
47.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4,(20):30-31
一谈及有关勤学苦读的中华文史典故,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故事可谓数不胜数。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云:"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简短的三十六个字中,就记载着六个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读书治学,唯有勤奋苦读,绝无捷径可走。宋代诗人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说:"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诗句中的"韦编屡绝",通常写作"韦编三绝",用来形容读书勤奋,精研细读。韦,是指熟牛皮;韦编,是指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成册。"韦编三绝"这个典故出自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  相似文献   
48.
正主持人龙吟:中华文史典故的魅力,在于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些从远古或近世流传至今的不朽的典故,对当今人们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等,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典故可以暂时沉默不语,却永远都不会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49.
鉴赏与评论是高中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呈现题型多样、开放性强、自由度大、分值较高等特点,学生们遇到这类题目普遍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50.
一钱落职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寺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