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次出发     
大概是1968年的春天,我随大众日报的另两位同志出发去临沂地区采访.照我理解,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公事外出才叫做出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私事外出,则叫做出门而不叫做出发.  相似文献   
12.
每天不计其数的各类各色文章发表,热热闹闹,花花绿绿,倘问:新颖的有多少?厚重的有多少?达到读者期望值的有多少?可称为经典能传诸后世的又有多少?怕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13.
一张报纸办得如何,跟记者和做通联工作的同志比,编辑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因为编辑的任务是组织稿件和选择编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登什么和怎么登,处于版面筹划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吃的变迁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20):84-84
回首当年我出发采访时吃饭的吃法,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上世纪末,大体说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自己花钱自己买饭自己吃;自己花钱别人买饭自己吃;花少钱饭菜好自己吃;不花钱饭菜好有陪客。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人生七十古来稀,报生七十中国稀.作为大众报业集团一个退休的老同志,我对"中国稀"的大众日报七十华诞,表示由衷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七八年前或五六年前,曾有同志问我:你不出本书吗?我笑,使劲摇头,不出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又过了几年,又有同志怂恿:你也出本书吧。我笑,轻轻摇头,不出的态度松动了许多。前不久,当有同志再次向我提出这个建议时,我笑,没摇头也没点头,但心里在说:也未尝不可以出一本哩。出书为啥?给别人去看。这是我过去的想法。因为是这样想的,又觉得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一定有人愿看,甚至会惹人笑话,所以  相似文献   
17.
逝者如斯     
李芳木同志走了.由芳木同志的走,想到了走在他前头的胡光同志和颜正国同志.我自己觉得,相对而言,我跟他们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各人的某一个方面,认为,这几位老报人都是大众日报业务方面的翘楚,至少在全省新闻界有一定影响,故一并都说几句话,既表示我的悼念之意,更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上呼吁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文章时有所见.按有些文章的说法,所以要加强制度建设,是因为道德这东西脆弱,靠它不住,见钱不眼开,见利不伸手,太过困难,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使人不敢和没有机会腐败,才能消弭腐败.诸如此类.依据这样的逻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加强有关制度建设就行,而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意义不大,似乎可以不必徒劳费精神了.  相似文献   
19.
酒事乱弹     
曾闻有的记者同志抱怨:自己不胜酒力,无奈有时候推脱不了,只好硬着头皮来喝,过后难受自不待言.当年我在岗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说句在有的同志看来乃"不识好歹"的话,我对这种过分劝酒的做法有些反感.后来,当我偶有机会谬当主陪的时候,就会先行宣布:我自己喝酒不行,我主张大家都自由、随便.  相似文献   
20.
善待眼球     
纸质媒体有这样一个说法:吸引眼球。吸引谁的眼球?当然是读者的眼球。这说法是不是值得商榷?我觉得未尝不可以说值得。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对于媒体而言,便是以读者为本。以读者为本,就要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如果说媒体也有眼球的话,应该被读者或日首先被读者吸引才是,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