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于漪 《上海教育》2012,(6):44-45
创造性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是教育工作者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责任所在。为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广大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本刊特邀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诸位主持人,推出"德育视野"专栏,关注师生成长发展,围绕德育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破解良方。教育的意义就是要让混沌的心灵清澈明朗起来,它的价值在于让人对生命、对未来不断产生向往之情,从而去探索,去奋斗。  相似文献   
22.
湖北省沔阳中学教师梁世楷,将该班学生郭娟的遗著《月光下的女孩》寄给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刊顾问于漪,于老师在回信中写了读后的感受,和对编写郭娟的电视剧的看法,发诸肺腑,言简意赅。经笔者同意,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3.
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说起来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相信。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户户都有收音机?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听唱片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酸手也甘心。电影院很少,票价高,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生活岂能丰富多彩?那美丽的生活花环又怎样编织得起来?如今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生活乐趣很大程【整体评析】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  相似文献   
24.
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是十三四岁。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人了。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  相似文献   
25.
“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教师,教师就是榜样,是模范.教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教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样喷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榜样.这个分量很重.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才兼备. 我想,做教师,首先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管教什么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中华文化第一个特点是“尊重人”.受“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现如今的教育对技能技巧非常重视,而对“人”这个本体,却缺乏深刻的领会. 人为本体、核心,是我们中华文化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也就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6.
读这本首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获奖作品集,你会惊喜地发现我们青少年学生手中这支笔是多么灵动,多么色彩斑斓。他们忽而抒发感情,倾诉心声;忽而描绘景物,活灵活现;忽而阐述观点,颂善贬恶,小自兴趣爱好,大至宇宙人生,都要去触摸一下,思考一下,读一读这些文章,你会深深感受到他们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27.
语文教学切莫边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暑热难熬之时读到报载的《文坛一怪:14个标点成“小说”》,惊得一身冷汗。作者以14个标点成“小说”,用14万元悬赏找读者。这篇无字小说《О》分五段,全文为:  相似文献   
28.
我时时记着     
叶老仙逝,教育界一位巨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哲人已萎,典范永存。叶老为人,德尊一代,为文则翰墨千秋,他一生在道德文章方面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将恩泽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叶老对中学语文教学独到的见解和重大的贡献,是我们语文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至于为师之道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时时铭记胸怀。  相似文献   
29.
于漪 《教师》2010,(6):1-1
…… 我一向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成就卓著,切不可妄自菲薄。就教育目的、教育本质说,教育是教人做人,偏偏这个人人皆知的问题,人们常常会忘记。我小时候就有类似状况。房间里挂着一幅画,天天出出进进都看到。有一次有人跟我谈起这幅画,我竞一时想不起来。后来我发现一个道理,日日在眼前的东西反而熟视无睹,想当然的事反而不然,白以为已经做过的事反而未做。对教育目的应坚定不移地实现,不少人认识往往置之脑后,有的醉心于技能技巧、功利、政绩。  相似文献   
30.
"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老师,老师就是榜样,是模范.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老师,你的智慧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的榜样.这个分量很重.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才兼备. 我想,做老师,首先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管教什么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中华文化第一个特点是"尊重人",但"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对技能技巧非常重视,而对"人"这个本体,则缺乏深刻的领会. 人为本体、核心,是我们中华文化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也就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