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原本以为语文课要教得好,只要语文教材烂熟于心,讲起来滔滔不绝,能吸引学生就行。于是,下功夫钻研教材,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剖析到细部咀嚼,再到整体把握;从语言文字入手,到思想内容探究再从思想内容的理解,到语言文字表现力的推敲、领悟,真是因文解道,缘道释文。许多课文都能信口悠悠背出来;板书斟酌再三,既是课文的提要,又是讲述的脉络,还是课文内容和主要写作方法的综合体。上课,当然只是几支粉笔,备课笔记是从来不翻的。我中学里崇拜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从来不翻书,学问都在脑子里,讲起来或慷慨激昂,或娓娓动听,条分缕析,纹丝不乱,这就是…  相似文献   
32.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教育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孜孜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学生进学校求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的质量,课的内涵,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潜能开发、情操陶冶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今日能否健康成长,明日能否长足发展。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细水长流,春风化雨。一堂堂质地优良的课如涓涓泉水滋润禾苗,对学生的文化积淀的功能,对学生心灵世界的熏陶感染的功…  相似文献   
33.
于漪 《教育文汇》2005,(4):46-49
平时看到报章上介绍西方教育教材的短文,总要读一读,以开阔视野。但由于材料零零星星,枝枝节节,难以形成明晰的印象。此次读同心出版社刚出版的《美国语文》,情况不一样了。阅读,思考,比较,分析,有骨鲠在喉之感,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34.
阅读议论文注意力往往容易集中在文章的框架结构,集中在探讨论点是否正确、鲜明,论据是否确凿、充分.这当然无可非议,但仅止于此,易失之肤浅,品尝不到其中的甘醇,难于从中有效地吸取养料.令人折服的议论文佳作有的是思想深邃,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35.
门在何处?     
从本期始,我们将连续刊发深受大家景仰的于漪老师的从教故事。在我们向于老师约稿时,于老师反复强调:“我很平凡,我所能讲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又本真的故事。”简短的话语,让我们领略到了著名语文教育家的谦逊,也使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成功,就孕育在平凡之中。我们深信,这些平凡的故事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6.
我们高中的国文老师教古文在课堂上是大声朗诵的。记得老师教李后主的《浪淘沙》,书放在讲台上,根本未翻开,他边解释边朗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  相似文献   
37.
西方中世纪流传人造人的故事,“人造人”给造出来了,哪知它回过头来控制并奴役这造出“人造人”的人——这是悲剧。人们常常引用这个故事来比方机器,说机器是人造出来的,可人反而受机器控制。这里且不谈其社会原因,然而不得不承认,许多机器能做的事,人们反而不能做。今天, 机器人日新月异,情形更是如此。不过人们还是可以安慰自己,说不论机器、机器人毕竟都是人造出来的呀!这样说对不对呢?对,又不够完全。还应加上一句:有些事普普通通,人做起来很方便,但机器、机器人却无能为力。被称之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伊曼曾这样说过:“人脑是这样一台计算机,它在一个相当低的准确水平上非常可靠地进行工作。”这个论断非常精彩。因为事物现象往住是有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此形成的概念, 相对于精确的科学概念而言,是模糊性概念。对这  相似文献   
38.
参赛说明 一、凡参赛学生,需在所列20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内容不属所列20题者,一律无效。 二、学生的参赛作文,需亲自写作,老师、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能代笔。 三、参赛作文一律用300或400字稿纸工笔誊写清楚,文末写请具体地址及指导教师姓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者,评选时适当加分,书写潦草或用不规范的汉字书写,将依据实际情况减分。 四、凡参赛作文,每篇都必须贴有本期杂志封底刊登的“参赛标志”,无“参赛标志”的作文,不予评选。  相似文献   
39.
工人日报2004年12月27日刊登一刀的文章说,近日结束的以“发现翻译新人”为宗旨的翻赛付出令人忧虑的消息:由于缺乏上乘译文,不仅大赛一等奖空缺,而且还把二等奖颁发给了一个处国人。这一结果足以让国人汗颜。在坚守中创造精彩@于漪!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上海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40.
于漪 《现代教学》2005,(7):21-22
在两个《纲要》颁布以后,作为《纲要》实施的关键人物——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提出,育人先育师,要不断提高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但是,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调研表明,教师普遍觉得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确实缺少办法。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的态势,在这一新情况下,传统的观念和手段与德育工作发生了碰撞,教师应该亟需更新哪些观念,在做法上又如何与时俱进?在本刊《学科德育专辑》中,我们邀请了沪上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和实践的专家和名师,为教师们开展学科德育工作“支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